《中国农村发展报告》发布,为“十五五”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6501png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暨“十五五”时期的中国农村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雪松出席会议并表示,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积极谋划之际,该报告的发布恰逢其时,对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报告充分肯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成效。五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国不仅守住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还在农业发展质量、乡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但同时也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仍面临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

针对“十五五”时期农村发展,报告提出七大政策建议:一是深化城乡分区分类改革;二是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三是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四是创新土地保护与利用机制;五是构建新型人才支撑体系;六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七是强化各项政策统筹协调。

李雪松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他呼吁广大“三农”专家学者要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学术智慧转化为强农富民的生动实践。

与会专家建议,谋划“十五五”农村发展要重点关注四大领域: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乡村形态和村庄布局、城乡关系和城乡格局的变化趋势。同时要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主办方介绍,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编写,突出战略性、思想性和前瞻性,系统分析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