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昊的创业第一步:回国第二步:进货,下一步会是什么?

7028png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在中国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一赛道。然而,随着竞争加剧,许多创业者面临着供应链不稳定、选品困难、物流成本高等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章昊的创业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先回国考察市场,再亲自进货把控品质。那么,他的下一步会是什么?这不仅是章昊个人的选择,更折射出当下创业者对精细化运营的追求。

从海外到国内:章昊的逆向思维

与大多数跨境电商创业者不同,章昊选择先回国扎根。他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带,深入了解国内供应链现状。这种逆向思维让他避开了许多新手常踩的坑:盲目相信海外代购、对国内供应链一无所知。章昊发现,许多优质工厂其实更愿意与懂行的买家合作,而这正是他的机会。

亲自进货背后的品质哲学

章昊坚持每批货都亲自验厂、验货的做法,在同行中实属少见。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消费者最终买单的是品质,而不是故事。"为此,他建立了严格的选品标准,甚至自学了产品检测知识。这种重资产、重投入的模式虽然前期辛苦,但为他赢得了第一批忠实客户,复购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数字化运营的布局雏形

在完成前两步后,章昊开始悄悄布局数字化系统。从进货数据、销售数据到客户反馈,他都要求团队实时录入系统。这种数据沉淀看似简单,实则为后续的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打下了基础。业内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他下一步重点发力的方向——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规模化增长。

社群运营的意外收获

章昊在创业初期就注重社群建设,他把客户按消费习惯分层,建立了多个VIP群。这些社群不仅带来了稳定销量,更成为了产品迭代的重要反馈渠道。最近,他开始在社群里测试预售模式,这或许暗示着他下一步将尝试C2M(顾客对工厂)的商业模式,进一步缩短供应链环节。

人才战略的深远考量

随着业务步入正轨,章昊开始组建核心团队。他特别看重有工厂经验的人才,甚至从合作工厂挖来了资深质检主管。这种人才策略表明,他可能正在为建立自主品牌做准备。毕竟,在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没有品牌溢价的企业很难突破增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