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就沈阳消防员牺牲事件作出重要批示

9542png

近年来,我国消防员伤亡事件频发,仅2022年全国就有8名消防员在救援行动中牺牲。每当看到消防员逆行的背影,公众在感动之余也不禁追问:我们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哪些短板?就在近日,沈阳一名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再次引发社会对消防救援安全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对此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加强消防救援人员安全保障。

消防救援装备升级迫在眉睫

此次沈阳消防员牺牲事件暴露出基层消防装备仍存在明显不足。据调查,事发时消防员使用的防护装备已接近使用年限,在极端环境下防护性能大幅下降。目前我国仍有30%的县级消防队配备的是五年前的老旧装备,在应对高层建筑、化工企业等特殊火灾时力不从心。应急管理部在批示中特别强调要加快装备更新换代,确保2025年前实现全国消防队伍装备现代化全覆盖。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亟需优化

事故调查显示,现场指挥系统存在信息传递延迟、决策链条过长等问题。当前我国应急救援仍存在"多头指挥"现象,消防、应急、公安等部门协调机制不够顺畅。专家建议应建立统一的智能指挥平台,实现灾情实时共享、资源精准调度。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在年底前完成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重点提升复杂灾情的研判和处置能力。

消防员职业保障制度待完善

据统计,我国消防员平均年龄仅24岁,但职业风险却高居各行业前列。目前消防员的工伤保险、职业健康监测等保障措施与实际风险不匹配,特别是对心理健康关注不足。此次批示明确提出要建立消防员职业健康档案,完善伤亡抚恤标准,并试点推行消防员职业年金制度,让逆行者无后顾之忧。

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需要提升

许多重大火灾事故的起因往往是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沈阳这起火灾就源于商户违规存放易燃物品。数据显示,80%的火灾伤亡是由于缺乏基本逃生知识造成的。应急管理部要求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将消防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

每一次消防员的牺牲都在叩问着整个社会的安全防线。国务院应急管理部的及时批示为完善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指明了方向,但要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构筑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才能让逆行者少一些牺牲,让社会多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