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接!这五类电话号码都是诈骗,赶紧收藏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元。在这个人人离不开手机的时代,陌生来电已成为威胁我们财产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特别是随着AI技术的普及,诈骗手段越来越"智能化",一个看似普通的电话就可能让受害者倾家荡产。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五类绝对不能接的诈骗电话号码,帮助大家守住"钱袋子"。
以"00"或"+"开头的境外来电
这类号码通常伪装成国际长途电话,诈骗分子会冒充海外快递公司、使领馆工作人员等身份行骗。他们往往声称你的包裹被扣留、签证有问题等,要求你转账"保证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号码可以通过改号软件随意伪造,即使显示为某国大使馆的官方号码也可能是假的。遇到此类来电,最安全的做法是直接挂断,如有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自称"公检法"的恐吓电话
"你涉嫌洗钱案件""你的身份证被冒用"——这类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最具威胁性。骗子会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剧本,甚至伪造"通缉令",一步步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实际上,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报警,切勿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手机银行。
谎称"电商平台客服"的退款电话
"您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现在为您办理退款"——这是近期高发的电商诈骗话术。骗子会准确报出受害者的购物信息,要求下载指定APP或点击钓鱼链接,最终窃取银行卡信息。特别要警惕要求"屏幕共享"或"验证码"的所谓客服,正规平台退款都会原路返回,不会索要这些敏感信息。记住:任何主动打来的"退款电话"都值得怀疑。
伪装成"熟人领导"的借钱电话
"猜猜我是谁""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这类冒充熟人诈骗往往利用人情社会的心理弱点。骗子先伪装成熟人或领导取得信任,随后以急需用钱、送礼等理由要求转账。更有甚者会通过AI语音模仿特定人员的声音,让人防不胜防。遇到此类情况,务必通过原有联系方式进行二次确认,转账前一定要当面或视频核实身份。
标记为"广告推销"的贷款电话
"无抵押、低利息、秒放款"——这些看似诱人的贷款电话背后往往是高利贷陷阱。骗子会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先付款,或者诱导下载带有木马的虚假贷款APP。更可怕的是,有些所谓"贷款"实为"套路贷",可能让借款人陷入债务深渊。正规金融机构不会主动电话推销贷款,资金需求应通过银行等合法渠道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