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在韩国火了,国内却亏损!中国景区如何平衡内外市场?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张家界在韩国社交媒体上爆红,成为韩国游客最向往的中国景点之一,甚至带动了直飞航线的开通;然而在国内市场,这个5A级景区却面临游客增长乏力、营收下滑的困境。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折射出中国旅游景区在全球化营销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如何同时抓住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文化差异造就的"异域吸引力"
张家界在韩国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神秘感。韩国综艺节目《花样爷爷》曾在此取景,将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呈现给韩国观众,这种不同于韩国本土的地貌特征迅速引发追捧。相比之下,国内游客对类似山水景观已司空见惯,更倾向于追求新鲜体验。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赴张家界游客同比增长210%,而国内游客量仅增长3.2%。这种反差提示我们:国际市场的文化猎奇心理可能成为景区的新增长点。
营销策略的本土化困境
国内景区普遍存在营销同质化问题。张家界在国内的宣传仍停留在传统山水形象,而针对韩国市场则巧妙融入了韩流元素,比如设置韩语标识、培训韩语导游、推出符合韩国口味的餐饮服务。这种差异化策略的缺失,导致国内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某OTA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游客对张家界的好评率从2018年的92%降至2023年的81%,"缺乏新意"成为主要差评原因。如何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精准营销方案,成为景区运营者的必修课。
服务体系的全球化短板
接待国际游客暴露出国内景区的服务短板。虽然张家界为韩国游客提供了便利,但整体国际化程度仍不足——多语种导览系统覆盖不全、国际支付方式有限、文化禁忌提示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反观国内服务,旺季拥挤、配套设施不足等老问题仍未解决。这种"内外失衡"的服务体系,既难以满足国际游客的期待,又降低了国内游客的体验质量。疫情后全球旅游市场重启,中国景区需要建立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体系。
张家界的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中,中国景区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既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差异化需求,也要建立能够兼顾本土特色与国际标准的运营体系。当国内游客开始用脚投票,国际游客带着更高期待而来,转型升级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