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禁止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遛狗,养狗人士需注意这些规定

3803png

近年来,城市养狗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郑州街头频现的"遛狗不牵绳""粪便不清理"等乱象,让公共场所的安全与卫生问题成为市民热议焦点。随着城市养犬数量激增,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经影响到数百万市民的日常生活。最新出台的《郑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遛狗,这一政策迅速引发全民讨论,究竟该如何平衡养犬权利与公共安全?

郑州划定遛狗禁区范围

根据新规,二七广场、人民公园等32个核心区域被列入禁遛名单。市政部门在商圈、学校周边500米范围设置电子围栏,通过"智慧养犬"系统实时监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早晚高峰时段的地铁口、公交站周边同样纳入监管,违规者将面临50-200元罚款。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犬只芯片识别设备,可快速锁定违规犬主信息。

犬只外出必须佩戴电子身份证

所有登记在册的宠物犬须植入微型芯片,外出时需佩戴具有二维码的犬牌。扫描后即可显示狂犬疫苗注射记录、主人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未办理电子身份证的犬只将被视为流浪犬收容,主人需补缴300元管理费才能领回。该系统已与"郑好办"APP对接,市民可随时查询年检到期提醒。

大型犬类出行新增装备要求

针对金毛、哈士奇等中型犬及以上的犬种,条例特别规定必须使用1.2米以内的牵引绳,并佩戴防护嘴套。在电梯等密闭空间,犬只应当被抱起或紧贴墙角。值得关注的是,体重超过20公斤的犬只禁止乘坐厢式电梯,主人需选择货梯或楼梯通行。多家宠物店反映,符合国标的防咬嘴套近期销量暴涨300%。

小区遛狗实行分时段管理

各社区需划定专属遛狗区并公示开放时间,原则上早7点前、晚9点后为建议遛狗时段。物业须在草坪设置宠物粪便处理站,配备可降解拾便袋。有业主投诉的"深夜犬吠"问题,新规明确晚10点至早6点期间,犬只持续吠叫超过10分钟即构成扰民,经三次警告不改者可没收犬只。

违规行为纳入信用惩戒体系

拒不清理宠物粪便、两次以上未牵绳遛狗等行为,除罚款外还将记录个人信用档案。城管部门与芝麻信用建立数据共享,严重违规者可能影响房贷审批、子女入学等事项。首批37名失信养犬人名单已在市政府官网公示,其中包含5起因犬伤人引发的民事诉讼被执行人。

随着新规实施,郑州各区的文明养犬宣传站已累计发放牵引绳2万余条。从公园广场到社区街道,这场关于城市文明与宠物管理的深度变革正在重塑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当养犬权利遇上公共安全,每个市民都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