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表态: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是典型的贸易霸凌行为

3703png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正成为各国企业最头疼的难题。近期美国宣布对中国石墨产品加征高达245%的关税,犹如一记重拳砸向本就脆弱的全球供应链。无数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制造商突然面临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困境,这种"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数据显示,这已是美国今年第8次对中国商品实施惩罚性关税,赤裸裸的贸易霸凌行为让WTO规则形同虚设。

关税大棒背后的产业扼杀逻辑

美国此次针对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关税打击绝非偶然。作为电动车电池的核心材料,中国石墨产品占全球供应量的65%以上。通过解剖这份关税清单可以发现,被加税产品精准覆盖了从天然石墨到人造负极材料的全产业链。这种针对特定产业关键环节的"精准打击",暴露出美国试图通过非市场手段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真实意图。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从半导体领域向清洁能源产业蔓延。

中国企业的韧性应对与突围之路

面对史无前例的245%关税壁垒,中国石墨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将产品纯度提升至99.995%以上,成功打开日韩高端市场;另有企业加快非洲矿源布局,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在资本市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不跌反涨,反映出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突破封锁的信心。这种"压力-反应-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在多个受制裁行业重复上演,成为应对贸易霸凌的生动教材。

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崩塌危机

美国此举严重冲击了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秩序。WTO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同比增长28%,其中单边关税占比达76%。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导致欧盟、印度等相继提高贸易壁垒。这种"以邻为壑"的恶性循环,使得全球产业链修复雪上加霜。专家警告,如果放任这种贸易霸凌行为蔓延,最终可能导致价值4.5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体系分崩离析。

从光伏面板到电动汽车,从钢铁铝材到如今的关键矿物,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战线不断延长。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终将适得其反。当中国石墨企业转而深耕欧洲、东南亚市场时,美国制造商却要为此支付更高的原料成本。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博弈,再次印证了合作共赢才是国际贸易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