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中国AI独角兽密会 黄仁勋与DeepSeek创始人谈了些什么?
在全球AI竞赛进入白热化的2024年,中国科技企业正面临芯片封锁与算力饥渴的双重夹击。当美国商务部最新制裁名单新增8家中国AI企业时,英伟达CEO黄仁勋却悄然现身北京中关村,与国产大模型黑马DeepSeek创始人展开密谈。这场发生在监管风暴中心的会面,恰似AI寒冬里的一簇火苗,瞬间点燃了行业对技术破局的无限遐想——当算力霸主遇上算法新贵,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黄仁勋的"中国算力棋局"暗藏什么玄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黄仁勋此次携英伟达最新研发的H20芯片样品而来,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特供版"AI芯片,虽性能仅为H100的15%,却巧妙绕过了美国出口管制红线。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最新开源的MoE架构大模型DeepSeek-MoE-16b,恰好能在中等算力环境下展现惊人性能。业内人士分析,英伟达可能试图通过扶持中国本土AI团队,构建"芯片+算法"的生态护城河,以应对AMD和英特尔在亚太市场的围剿。
DeepSeek的"量子纠缠式"技术路线引发猜想
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初创公司,凭借"小模型集群协同训练"技术路线,在权威评测中多次超越GPT-3.5。其创始人团队来自中科院量子实验室的背景,让业界猜测其可能将量子计算思想引入传统深度学习。在闭门会议中,黄仁勋特别询问了模型参数动态分配技术细节,而DeepSeek展示的"神经拓扑重构"专利,恰好能缓解芯片内存带宽瓶颈。这种技术互补性,或为双方在边缘计算领域合作埋下伏笔。
中美AI博弈下的"第三赛道"正在成型
在华盛顿收紧AI芯片管制的同时,中国科技部近期将"存算一体芯片"列入重大专项。观察人士发现,DeepSeek与中芯国际联合研发的3D堆叠存储芯片,可实现模型参数片上存储,这种去GPU化的技术路径,与英伟达最新发布的GB200超级芯片设计理念惊人相似。市场分析师指出,两家企业可能在新型计算架构上达成默契:既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又共同开拓自动驾驶、生物计算等新兴场景的蓝海市场。
这场会面结束后48小时内,DeepSeek官网的"合作伙伴"栏目悄然更新了芯片厂商LOGO墙,而英伟达中国官网的行业案例中,首次出现了"国产大模型优化方案"的选项。就像量子物理中的"纠缠态",在技术封锁与创新突围的叠加态中,全球AI产业正迎来新的不确定性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