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疑似小米SUltra撞飞女子 家属泪诉:还我公道

620png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智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热议。从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到电池自燃事件,每一次事故都在拷问着行业的责任底线。就在近日,一段"小米SU7Ultra撞飞女子"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再次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事故现场视频曝光引全网哗然

据网友上传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一辆疑似小米SU7Ultra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女子撞飞数米远。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被撞女子在空中翻转后重重摔落,场面触目惊心。这段仅15秒的视频在各大平台迅速传播,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网友们纷纷质疑:这到底是车辆性能问题,还是驾驶员操作失误?

家属控诉车企推卸责任

事故发生后,受害女子家属在接受采访时声泪俱下:"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现在人还躺在ICU。我们找车企要说法,他们却说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家属表示,涉事车辆购买不到三个月,事发时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更令家属愤怒的是,车企至今未派专人对接,仅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处理赔偿事宜。"我们要的不是钱,是一个公道!"家属的控诉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业内人士解析事故可能原因

汽车安全专家王教授分析称,从视频看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失效;二是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三是传感器识别障碍物出现误判。"新能源车的智能系统并非万能,在复杂路况下仍需驾驶员保持警惕。"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卷入安全争议。此前就有车主投诉SU7在夜间行驶时出现过幽灵刹车现象。

智能驾驶安全标准亟待完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涉及智能驾驶系统的事故同比增加67%。目前国内对L2级辅助驾驶的测试标准仍停留在40km/h以下低速场景,而实际道路行驶速度往往远超这个标准。多位行业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覆盖全场景的智能驾驶安全评估体系,强制车企公开系统局限性说明,避免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

消费者维权面临取证困境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事故维权存在两大难点:一是行车数据存储在车企云端,消费者难以获取原始证据;二是责任认定涉及复杂的技术鉴定。北京某律所交通事故专案组负责人表示:"我们接手的智能汽车事故案中,有七成最终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建议车主日常行车时额外安装第三方记录仪,保留完整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