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起诉龚文祥案最新进展:双方律师回应
在明星维权案件频发的当下,公众人物名誉权纠纷已成为社交媒体的热议话题。从杨颖诉网友侵权到王一博名誉权案胜诉,明星维权行动不断刷新着热搜榜单。近日,黄晓明起诉自媒体人龚文祥一案迎来新进展,双方律师的公开回应再次将这场历时数月的法律拉锯战推向舆论中心。这场涉及千万级粉丝大V的诉讼,不仅关乎个人名誉,更折射出网络时代言论边界与法律保护的深层矛盾。
案件核心争议点浮出水面
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最新披露,本案争议焦点集中在龚文祥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黄晓明涉嫌税务问题"等系列言论是否构成侵权。原告方提供的证据显示,相关文章阅读量累计突破500万次,引发大量网友转发讨论。黄晓明代理律师强调,这些未经核实的指控已对委托人造成严重商誉损害,导致多个品牌合作项目搁浅。而被告方则主张其言论属于合理质疑范畴,并已尽到基本核实义务。
双方律师庭外交锋各执一词
黄晓明委托的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已掌握完整证据链证明被告存在主观恶意,包括多篇被举报文章修改痕迹、流量变现记录等。而龚文祥代理律师则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包含32页的素材来源说明,坚称其内容基于公开报道合理推论。值得注意的是,被告方近期向法庭提交了新的证人名单,其中包括两位财经领域专家,试图从专业角度佐证其言论合理性。
赔偿金额成庭审博弈重点
法庭文件显示,黄晓明方面提出的经济损失赔偿诉求从最初的50万元上调至208万元,新增部分主要涉及两个高端代言合约的违约金。对此被告律师当庭质疑赔偿依据的合理性,要求原告提供完整的商业合同原件。法律专家分析指出,这类名誉权案件的赔偿认定往往成为胜负关键,司法实践中对间接经济损失的举证要求极为严格,这将成为合议庭需要重点考量的法律难题。
行业关注判决尺度影响
该案引发传媒法律界高度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教授指出,本案判决将对自媒体内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目前业内争议集中在:当报道对象为公众人物时,言论自由的边界是否需要特殊考量;对于未经官方证实但存在部分依据的爆料内容,如何认定其违法性标准。多个自媒体联盟已派代表旁听庭审,有从业者坦言判决结果可能重塑行业内容审核标准。
随着庭审进入举证质证关键阶段,双方提交的新证据显示案件可能还会有变数。据知情人士透露,法院正在协调双方进行最后一次调解尝试,若失败将在一个月内作出判决。这场明星与自媒体人的法律对决,终将成为中国网络言论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