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重磅建议:企业家别被个人IP绑架,专注核心竞争力

316png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企业家IP化已成为商业赛道的标配。从雷军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到董明珠频频登上热搜,再到俞敏洪凭借"双语带货"翻红,企业家个人IP似乎成了企业增长的万能钥匙。但在这股热潮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陷入"造神运动"的困局——团队创新能力被明星老板的光环掩盖,产品迭代速度追不上老板的曝光频率,甚至出现"企业市值不如老板粉丝量增长快"的畸形现象。杨天真近日在商业论坛上的发言直指这一痛点:"当企业家把90%精力放在经营人设上时,企业离危机就不远了。"

个人IP的流量幻觉与商业现实的割裂

某新消费品牌创始人每周直播8场,抖音粉丝突破500万,但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另一位科技公司CEO因金句频出成为"网红教授",却因产品线三年未更新被投资人集体质疑。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社交媒体上的声量与企业的经营质量正在形成巨大鸿沟。流量可以短期内抬高估值,但无法替代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这些真正的商业壁垒。当企业家沉迷于点赞数的即时反馈,往往会对需要长期投入的核心能力建设失去耐心。

警惕"CEO明星化"带来的组织空心化

当企业所有重大决策都必须等待CEO拍短视频的空档,当中层管理者习惯性将难题推给"老板说了算",这种高度中心化的运作模式正在悄悄瓦解组织的健康度。某服装品牌的市场总监透露:"现在所有方案都要先考虑是否适合老板出镜,产品会变成了剧本会。"杨天真特别提醒,过度依赖个人IP的企业,其团队往往会出现"决策肌肉萎缩",一旦创始人光环褪去,整个系统就会瞬间停摆。

核心竞争力的"冰山理论"正在应验

水面之上可见的个人影响力,永远只是商业成功的冰山一角。华为三十年深耕通信专利池,比亚迪二十年死磕电池技术,这些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都证明:能够抵御风浪的永远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某私募基金合伙人指出:"现在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评估企业价值,网红CEO的溢价空间越来越小,而拥有硬核技术的企业即使创始人从不露面,估值照样节节攀升。"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系统能力建设"的范式转移

苹果库克与乔布斯的对比极具启示意义——前者没有后者的人格魅力,却通过打造全球最顶尖的供应链体系,将苹果带向万亿市值。杨天真建议企业家学习这种"去中心化"思维:把个人影响力转化为组织能力,比如雷军将"网红体质"转化为小米的粉丝运营机制,董明珠把个人IP势能导入格力经销商体系。真正的商业智慧,在于让系统能力而非个人魅力成为企业增长的永动机。

平衡IP价值与商业本质的"黄金分割点"

并非完全否定个人IP的价值,而是要找到"0.618"的黄金比例。携程梁建章在疫情期间cosplay直播救市,但同期企业完成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新东方俞敏洪转型带货不忘重组教育科技团队。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个人IP只是锦上添花的传播手段,绝非雪中送炭的经营策略。当企业家把80%精力放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本质问题上,剩下的20%个人IP曝光反而能产生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