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记者会:正告菲方停止在南海的侵权挑衅
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在仁爱礁、黄岩岛等海域频繁采取侵权行动,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中国海警局统计,2023年以来菲方已累计组织40余艘次船只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这种单方面挑衅行为不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更让周边国家渔民和航运企业陷入安全焦虑。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严正发声,既是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及时回应,也折射出当前南海维权面临的复杂挑战。
菲方侵权行为的系统性特征分析
观察菲律宾近期的行动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性和持续性特点。其海上力量采用"民用船只掩护、公务船配合"的混合战术,多次试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材。这种"灰色地带"策略刻意模糊军民界限,同时配合西方媒体进行片面报道。更值得警惕的是,菲方在2023年与美国达成新增4个军事基地的协议,其中3个直接面向南海,这种引入域外势力的做法极大增加了局势复杂性。
中国维权行动的合法性与克制性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海警依法采取的驱离、警告等措施完全正当。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始终保持着专业克制的执法标准,在2023年多次人道主义处置中,为菲方搁浅渔船提供救助便是明证。这种既坚决捍卫主权又保持最大克度的做法,获得东盟多国的理解与认同。
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稳定的路径
历史经验表明,南海的和平稳定离不开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当前东盟国家普遍期待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2023年达成的"准则"第二份读本便是积极进展。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贸易额在2022年已达9753亿美元,这种深度经济融合为矛盾管控提供了坚实基础。区域国家完全有能力通过双边协商、海洋合作等方式,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南海是沿岸国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其和平稳定符合各方根本利益。中国在坚定维护领土主权的同时,始终敞开对话协商的大门。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的,中方愿与地区国家一道,将南海建设成为友谊与合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