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带名女子吃烧烤逃单事件发酵,网友热议:谁该为此负责?

6339png

近年来,餐饮行业"逃单"现象频频登上热搜,从"大学生吃霸王餐"到"网红餐厅遭恶意逃单",商家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不断升级。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餐饮业因逃单造成的损失超3亿元,平均每天就有80多起逃单纠纷。在这种背景下,一则"男子带10名女子吃烧烤逃单"的新闻再次引爆网络,监控画面中浩浩荡荡的11人团队在消费2300元后集体消失,留下老板对着空荡的包厢捶胸顿足。这场看似荒唐的逃单闹剧,折射出哪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逃单男子与同行女子的责任界定

涉事烧烤店监控显示,当晚9点42分,一名穿黑色T恤的男子带着10名年轻女性进入包厢。据店员回忆,该男子全程以"请客"姿态点单,期间还加点了3箱啤酒。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组织聚餐者具有付款义务,若存在教唆逃单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而同行女子若明知逃单仍配合离开,也需承担连带责任。目前警方已通过支付记录锁定主要嫌疑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餐饮业应对逃单的防护漏洞

涉事烧烤店老板坦言,当晚因顾客声称"手机没电"未收押金,暴露出预付款机制的缺失。记者调查发现,超过60%的中小餐饮店仍采用"先用餐后付款"传统模式。某连锁餐饮品牌运营总监透露,他们通过"扫码点餐预授权"系统将逃单率降至0.3%,但系统改造成本让许多个体商户望而却步。此次事件中,11人消费群体未留任何有效证件,反映出商家在风险管控上的明显疏漏。

社交媒体引发的模仿效应

在抖音相关话题下,"组团逃单攻略"等灰色内容获得惊人播放量。心理学教授分析称,某些短视频将逃单行为娱乐化,容易诱发模仿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事件监控视频流出后,竟有网友在评论区炫耀"我们上次12个人也没付钱",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值得警惕。平台方表示已下架327条相关违规内容,但如何从根本上遏制不良风气仍是难题。

消费者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与出租车行业的"黑名单"制度相比,餐饮业信用共享机制几乎空白。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建议,应建立跨企业的消费信用数据库,将恶意逃单者纳入失信惩戒范围。目前上海等地已试点"餐饮信用码",顾客扫码即显示历史消费记录。但推行过程中面临隐私保护争议,有消费者担心"吃个饭还要查征信"会过度放大社会信任成本。

市井烟火气背后的经营困境

事发烧烤店位于城中村美食街,老板夫妻经营七年首次遭遇大规模逃单。类似街边小店往往靠微利生存,2300元相当于三天净利润。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调研显示,82%的餐饮个体户遭遇过逃单,但65%选择自认倒霉。有评论指出,在严惩逃单者的同时,也需关注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建议推广"餐饮保险"等保障措施,让市井烟火气不再轻易被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