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高山发布会震撼发声:长城汽车为何坚决不碰增程技术?
在新能源车市硝烟弥漫的2023年,增程式电动车突然成为行业"新宠",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可油可电"的卖点迅速收割市场。当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跟风布局增程技术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却在高山发布会上语出惊人:"长城坚决不做增程!"这番表态犹如一记惊雷,让业界开始重新思考:在看似火热的增程式赛道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被忽视的技术真相?
增程技术真的是新能源最优解吗?
魏建军在发布会现场用数据说话:当前主流增程车型在馈电状态下,油耗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15%-20%。这暴露出增程系统"油电双修却都不精通"的尴尬——电池耗尽后,小排量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又要发电,导致NVH性能骤降、能耗飙升。长城汽车研究院的测试显示,在零下20℃的严寒环境中,某热门增程车型实际续航竟比标称值缩水43%,这种"技术妥协"显然与新能源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混动技术的"天花板"之争
长城展示的DHT-PHEV技术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其两挡智能混联架构能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热效率区间,城市工况纯电续航达200km+,高速工况油耗比增程式低26%。魏建军特别强调:"真正的混动应该像太极一样刚柔并济,而不是简单给电动车装个汽油发电机。"这种技术路线对精密控制要求极高,需要9大核心系统协同工作,恰恰是长城30年造车积淀的集中体现。
被忽视的全生命周期环保账
当行业聚焦于"用电还是用油"的辩论时,魏建军将目光投向了更宏观的维度。增程式车辆由于携带两套完整动力系统,整车重量普遍比纯电车型多出300-500kg。这意味着从原材料开采到整车报废,每个环节都伴随着更高的资源消耗。长城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测算显示,增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反而比高效混动车高出8-12%,这种"伪环保"现象值得整个行业警惕。
用户真实场景下的体验陷阱
发布会现场播放的实测视频引发深思:当增程车电量耗尽,用户不仅面临动力衰减、噪音增大等问题,频繁的充放电循环更会加速电池老化。相比之下,长城智能混动系统通过智能能量管理,可保持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区间。魏建军直言:"用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就像用止疼药治胃病,表面上立竿见影,实则延误根本治疗。"
技术路线的长期主义抉择
在资本追捧短期销量的当下,长城的选择显得尤为"不合时宜"。但魏建军展示了更宏大的技术蓝图:2024年将推出热效率突破4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新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这些突破都将服务于"真混动"技术体系,而非折中的过渡方案。"汽车工业需要马拉松选手,而不是百米冲刺的投机者。"这句话或许揭示了长城拒绝增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