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犬人士愤怒!云南公园投毒致多只狗狗死亡 监控拍下可疑人员

5375png

近年来,随着养宠家庭的快速增长,宠物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城镇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但与此同时,宠物中毒事件频发,仅去年就发生超过200起恶性投毒案件。爱宠人士与公共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权益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课题。

公园惊现毒饵致多只宠物犬惨死

昆明某社区公园近日发生恶性投毒事件,据宠物主人反映,遛狗时发现草坪上散落不明肉块,先后有6只狗狗食用后出现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送医后4只抢救无效死亡。监控视频显示,案发前曾有戴口罩的可疑人员在公园徘徊,目前警方已提取毒物样本并立案侦查。受害宠物主人们自发组织维权群,要求严惩投毒者并加强公共区域监管。

宠物安全与公共空间的治理困境

这起事件折射出当前城市管理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不文明养犬行为确实存在,部分市民对宠物随地便溺、未牵绳等现象积怨已久;另一方面,极端报复行为不仅违法,更可能误伤儿童等其他群体。北京某高校公共管理教授指出:"投毒属于刑事犯罪,市民应当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诉求,城市管理者也需要建立更科学的宠物管理机制。"

监控录像锁定关键作案时间点

物业提供的监控画面显示,投毒发生在凌晨5:12-5:35之间,可疑人员全程刻意躲避摄像头,但在转角处仍被拍到手提塑料袋的动作。动物保护志愿者对媒体表示:"投毒者显然熟悉公园监控盲区,使用掺有毒物的火腿肠作案,这种专业手法可能与之前的连环案件有关联。"目前动保组织已悬赏2万元征集有效线索。

宠物主自发组建安全巡逻队

事件发生后,当地200多名养犬人士组成"爱犬安全联盟",每天分三班在公园开展地毯式排查。成员李女士含泪讲述:"我的金毛才3岁,早上还好好的,半小时后就没了..."该组织还购置了便携式毒物检测仪,制作了《防毒自救手册》免费发放。律师提醒,民间行动需注意法律边界,避免发生冲突。

专家解析投毒行为的法律后果

刑法第114条明确规定,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未造成人员伤亡,也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云南承希律师事务所周律师强调:"公园属于公共场所,此类案件可能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死刑。"同时提醒市民,发现可疑物品应立即报警,切勿自行处置破坏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