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档期排到明年,是敬业还是过度消耗?专家解析

63png

在娱乐圈"内卷"愈演愈烈的今天,明星档期已成为衡量商业价值的硬通货。某当红小花被曝全年无休连轴转,某顶流艺人因过度劳累片场晕倒的新闻屡见报端。据业内人士透露,鞠婧祎目前的影视、综艺、商务档期已排至2025年,这种"超人式"的工作强度引发热议:当明星成为"工作机器",究竟是行业标杆还是透支未来?

档期爆满背后的商业逻辑

艺人经纪团队向记者展示的行程表显示,鞠婧祎平均每天要完成3-4个不同性质的工作切换。某品牌方透露,其单场商业活动的报价已突破七位数,但依然有数十个品牌在排队等候。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实则是流量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平台需要持续的内容产出维持热度,资本需要快速变现确保回报,而艺人则陷入"越红越忙,越忙越红"的循环怪圈。

身体透支的红色警报

某次晚会后台,跟拍记者记录下鞠婧祎连续工作36小时后靠营养针维持状态的画面。专业医师分析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免疫力系统崩溃,近年已有多位艺人因过劳引发心肌炎、抑郁症等疾病。更值得警惕的是,某影视基地的场记透露,部分演员在极度疲惫时,表演已呈现"模式化"倾向,这与其说是敬业,不如说是对艺术创作的伤害。

行业生态的恶性循环

某制片人坦言:"现在投资方只看艺人当下的带货数据,没人关心三年后她还能不能演戏。"这种短视行为正在摧毁行业根基——年轻艺人被迫选择赚快钱,老戏骨因缺乏曝光逐渐边缘化。数据显示,2023年艺人平均职业寿命已缩短至4.7年,较十年前下降63%。当整个行业陷入"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最终买单的将是所有从业者。

流量时代的价值重构

韩国演艺圈推行的"强制休假制度"值得借鉴,规定艺人每年必须休满60天。国内某经纪公司尝试的"作品周期制"也初见成效,给每个项目预留充足准备期。观众审美正在悄然变化,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精心打磨的优质内容ROI(投资回报率)反而比粗制滥造的流量作品高出2.3倍。这或许预示着,行业将迎来从"拼数量"到"拼质量"的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