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官方辟谣:九龙坡酱油厂爆炸系谣言,市民勿信勿传

812png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如同野火般蔓延,给社会秩序和公众心理带来巨大冲击。食品安全领域更是谣言重灾区,一条未经核实的消息可能引发区域性恐慌,甚至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近日,"九龙坡酱油厂爆炸"的传言在重庆市民朋友圈疯传,导致部分市民抢购囤货、企业客服热线被打爆。这种由谣言引发的非理性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敏感与信息甄别能力的缺失。

谣言传播背后的社会焦虑

此次酱油厂爆炸谣言的快速传播,深刻反映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近年来,从地沟油到添加剂超标,一系列真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当看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消息时,许多人会本能地选择"宁可信其有"。这种心理被造谣者利用,通过嫁接真实的企业名称和爆炸等刺激性字眼,使谣言更具迷惑性。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食品类谣言占该市全年网络谣言的37%,其中涉及知名企业的谣言传播速度最快。

官方快速反应遏制谣言扩散

面对突发谣言,重庆市政府部门展现了高效的危机应对能力。在"酱油厂爆炸"消息出现后4小时内,九龙坡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场监管局、网信办等部门迅速展开调查,通过企业实地核查、监控调取、员工问询等方式确认事件纯属虚构。官方通报特别指出,涉事酱油厂生产线运行正常,周边环境监测数据无异常。这种多部门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阻止了谣言二次传播,避免了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慌。

造谣传谣面临的法律后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制造和传播谣言都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重庆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对此次谣言源头展开追踪调查,呼吁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去年该市查处的12起食品谣言案件中,有3名造谣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应对谣言的经验启示

涉事酱油厂在此次事件中的危机公关值得借鉴。企业在谣言出现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官网、社交媒体发布声明,邀请媒体实地参观生产线;另一方面配合监管部门提供完整证明材料。该厂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了包括舆情监测、快速响应、证据固定等环节的完整反谣言机制,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网络法治培训。这种透明化、规范化的应对方式,有效维护了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的迫切需求

阻断谣言传播链,关键在于提升公众的信息鉴别能力。重庆市近期开展的"清朗网络空间"专项行动中,特别增设了"识谣辨真"科普板块,通过案例解析传授"查证信息来源""对比多方说法""警惕情绪化表述"等实用技巧。心理学专家建议,面对疑似谣言时应保持理性思考,遵循"不轻信、不转发、先核实"的原则。只有培养全民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