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联手MIT起诉特朗普政府,国际学生权益受关注
近年来,国际学生在美国的求学之路愈发坎坷。从签证政策收紧到疫情下的旅行禁令,再到近期针对在线课程的新规,留学生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年7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联手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这一重磅新闻立即引发全球教育界的强烈关注。这场诉讼不仅关乎两所顶尖院校的利益,更直接影响到数十万国际学生的留学命运。
名校联手对抗移民新规
7月6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突然宣布新规:2020年秋季学期,若学校全部采取在线授课模式,持F-1签证的国际学生将不得留在美国。这一政策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哈佛大学和MIT在第一时间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该政策违反了《行政程序法》。两校认为,政府在疫情期间仓促出台新规,既没有充分考虑各方意见,也没有提供合理的过渡期,给国际学生和高校带来了巨大困扰。
政策突变引发留学生恐慌
新规公布后,全美各地留学生陷入极度焦虑。据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18-2019学年美国共有约110万国际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许多学生面临两难抉择:要么冒险返校上面授课程,要么被迫离境。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留学生可能根本无法获得返美签证。哈佛大学校长巴科表示:"这一政策似乎是为了迫使大学重新开放校园,却将国际学生当作谈判筹码。"
高校联盟集体声援诉讼
哈佛和MIT的诉讼迅速获得广泛支持。包括斯坦福、康奈尔、普林斯顿等在内的数十所高校陆续提交法庭之友意见书。加州大学系统也宣布将单独提起诉讼。美国大学协会(AAU)发表声明称:"这项政策不仅伤害国际学生,也损害了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加入声援行列,强调国际人才对美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在线教育争议背后的政治角力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诉讼背后折射出美国政治与教育的复杂博弈。特朗普政府一直施压各州重启经济,而高校普遍采取谨慎态度。新规被解读为迫使学校恢复面授课程的政治手段。哈佛大学在诉讼文件中直言:"政府没有提供任何公共卫生或安全方面的理由来解释这项政策。"教育界普遍认为,将国际学生置于政治斗争的前线极不公平,也不符合美国长期的人才战略。
国际教育格局或将重塑
这场风波可能对全球留学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已开始加大招生力度,推出更灵活的签证政策。部分美国大学也在积极寻找变通方案,如开设混合教学模式。哈佛大学表示,无论诉讼结果如何,都将全力保障国际学生的学业不受影响。这场诉讼不仅关乎当下的政策争议,更可能重新定义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版图。
随着开庭日期的临近,全球教育界都在密切关注这起案件的进展。哈佛大学和MIT的诉讼能否成功尚不可知,但这场较量已经让国际学生权益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如何平衡疫情防控、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