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贩怒扔秤砣砸顾客!买鱼拒绝宰杀引发激烈争执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维权意识增强,菜市场纠纷频频登上热搜。从缺斤少两到强买强卖,从价格欺诈到服务态度恶劣,这些看似琐碎的矛盾背后,折射出传统农贸市场亟待规范的行业乱象。就在近日,一则"商贩怒扔秤砣砸顾客"的视频引发轩然大波——只因顾客拒绝商贩代宰活鱼,双方竟从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最终演变成秤砣横飞的惊险场面。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市场管理的漏洞,更将消费者与摊贩之间的信任危机摆上台面。
一秤砣砸出的消费信任危机
事发当天,顾客李女士在鱼摊选购后明确表示要自行处理活鱼,却遭到摊主强行宰杀并索要加工费。当质疑收费合理性时,摊主突然抄起铸铁秤砣砸向顾客,幸亏旁人及时阻拦才未造成严重伤害。现场视频显示,秤砣落地时发出沉闷撞击声,这个本该是公平交易象征的器具,此刻却成了伤人凶器。周边商户反映,该摊位长期存在强收加工费的情况,但市场管理方始终未能有效整治。
潜规则还是明抢劫?宰杀费争议调查
记者走访多个水产市场发现,强收宰杀费已成行业潜规则。部分商贩会将2-5元不等的加工费直接计入总价,若顾客提出异议则态度恶劣。某市场管理员坦言:"这些费用没有明码标价,全凭摊主口头报价。"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商贩故意将鱼摔死再称重,既剥夺了消费者验货权利,又变相强制消费宰杀服务。法律人士指出,这种行为涉嫌强迫交易,消费者有权拒绝并保留证据投诉。
市场管理缺位助长商户霸道行为
涉事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登记簿显示,近三个月已收到11起针对该鱼摊的投诉,但仅作"调解处理"。多位市民反映,投诉后常遭遇商户变本加厉的报复。专家分析指出,市场方"和稀泥"式的处理方式,本质上是将管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市场开办者应当制止场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但现实中监管乏力的情况普遍存在。
消费者如何守住维权底线
面对强势商户,消费者可采取"一录二拍三投诉"的维权策略:用手机记录交易全过程,重点拍摄秤具显示、商品状态及商户工牌;要求出具载明单价、重量、总价的购物凭证;立即向市场管理方或12315平台投诉。北京市消协近期发布的指南特别提醒,购买活鲜时应明确拒绝不需要的服务,若遇强买强卖可当场报警。目前涉事鱼摊已被责令停业整顿,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
这起"秤砣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市井交易中最原始的信任难题。当公平秤变成伤人物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重建市场秩序。从明确服务收费标准到建立商户信用档案,从完善监控设施到设立快速维权通道,或许只有多方共治才能让秤杆重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