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调查 加班文化再成焦点

549png

在互联网教育行业狂飙突进的背后,一场关于生命与996的讨论正在撕裂职场人的神经。当猿辅导28岁员工猝死的消息冲上热搜,无数打工人从手机屏幕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凌晨两点的写字楼灯光、永远处理不完的飞书消息、体检报告上逐年增加的异常指标。这起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线教育赛道疯狂扩张时被刻意忽略的代价,也让"拿命换钱"的职场生存法则再次成为全民拷问的焦点。

深夜会议室里的最后一杯咖啡

猝死员工生前72小时的工作轨迹,勾勒出教培行业典型的"战时状态"。据内部聊天记录显示,该员工连续三天工作至凌晨,期间参与"续报率冲刺会议"时突然倒地。其工位上贴着"寒假招生目标分解表",电脑浏览器开着13个数据监测表格。这种场景在教育公司并不罕见,某头部机构教研总监透露:"大促期间凌晨一点开复盘会是常态,会议室常备红牛和速效救心丸"。

算法鞭子下的"隐形加班"困境

比起传统制造业的流水线,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更显隐秘。通过OKR系统、日报制度和实时响应机制,员工实际上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有离职员工展示其手机截图:某次凌晨12:23分未及时回复主管消息,次日晨会就被通报"缺乏owner意识"。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将加班时长与晋升资格隐性挂钩,年假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自愿加班"的软性压迫正成为职场新痛点。

资本寒冬下的畸形KPI竞赛

行业内部流传的"续报率生死线"文件显示,某在线教育公司要求辅导老师必须达成83%的续费率,否则面临降薪淘汰。为冲击数据,部分团队发明了"家长凌晨唤醒话术",要求员工在深夜进行续费沟通。这种扭曲的绩效文化背后,是教育公司融资收缩后的生存焦虑。数据显示,2023年教育行业融资额同比下降67%,但头部机构的用户增长指标反而上调了40%,剪刀差之下必然导致管理动作变形。

猝死事件背后的系统失灵

事件曝光后,网友发现该企业体检报告中的"心肌缺血"提示被标记为"非职业病相关"。劳动法专家指出,我国现行法规对"过劳死"的认定仍存空白,企业常以"个人体质原因"规避责任。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脉脉等职场社区,关于该事件的讨论帖被大量删除,某内容审核员私下透露:"教育类客户有特殊舆情处理需求"。这种系统性逃避,使得改变职场生态陷入囚徒困境。

当在线教育广告还在贩卖"赢在起跑线"的焦虑时,从业者自己却倒在了赛道上。这场悲剧引发的讨论早已超出个案范畴,它暴露出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权益保障的滞后性,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奋斗"被异化为无底线透支,究竟是谁在给生命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