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金发行中逐渐消失的中小公司
来源:泄露天基 作者:公募吴彦祖
2025年上半年基金新发市场已经告一段落。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基金新发规模近5400亿,新发数量超670只。
基金新发规模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00亿。
但是从发行的结构上,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等级日渐森严的基金新发业务
我们将基金公司按照管理规模(含货币)分为5个档次:
1-20位、21-50位、51-80位、81-120位、120位往后。
按照不同管理规模区间,我们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基金新发的数量和规模。
从数据来看,管理规模越大的公司,新发基金数量越多、规模越大。
例如,排名1-20位的基金公司,上半年平均新发基金15只以上,平均新发规模超过120亿元。
每往下一个层级,新发规模都是按照腰斩以下的速度递减。
具体如图: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符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的公募基金供给侧改革方向,也是一个高度同质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类似的趋势,也体现在了基金托管人的竞争之中。
上半年,从基金新发中获得新增托管规模最多的10家基金托管人,基本上是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行业头部销售渠道,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主,例如、等。
名单上,凭借数只信用债指数基金的新发规模,排名第三位,是为数不多的主要以机构资金新发基金进入名单的托管人。
对比之下,同以机构资金见长的,显得相对平庸。
二、ETF业务继续蓬勃发展
ETF,我们聊3个趋势:
1、等级更加森严的ETF业务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ETF业务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渠道而言性价比似乎不高,不过大家都继续被这一股指数化大潮裹挟前进。
排名1-20位的基金公司,上半年合力新发了183只ETF/ETF联接基金,发行规模合计突破1160亿。
TOP20基金公司的ETF新发规模占比达到了惊人的76.2%。
平均每家公司发行9只、发行规模58亿。
排名21-50位的公司,这一数据骤降至2只、10亿,再往后几乎位0。
具体数据,如图:
ETF业务,体现出了较传统基金销售业务更加森严的等级门槛。
反过来说,这也是对中小基金公司的一种保护和劝退。
如此内卷的ETF销售浪潮之下,给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发行2点建议:
(1)思考当前ETF销售有哪些痛点是自己可以补位的,例如销售费用过低;
(2)回归本源、打造自身投研能力和特色,这也符合监管鼓励方向。
我们也注意到,排名80位开外的基金公司,依然发行了5只ETF。
这其中的4只来自拥有强大股东实力的东财基金,剩余1只是硬卷中证A50 ETF的新华基金。
为什么说是硬卷呢?
因为后者的这只A50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28日,发行规模2.59亿,最新规模1300万元,6月以来最低的一天成交金额仅5万元,或许已经注定了结局。
2、ETF向场外销售渠道迈进
ETF业务的另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非券商渠道发展。
上半年,募集规模最大的两只ETF基金,分别是华夏和易方达的科创综指ETF联接。
由于有场内首发规模的限制,ETF通过场外渠道联接基金的发行,可以轻松实现单类产品的规模突破。
这将是未来头部公司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趋势,因为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同一指数下的ETF产品,最终一定是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格局,大部分都将会在烧钱和清盘中挣扎,具体可以看我们写过的文章:
A500ETF的结局早已注定
此外,我们注意到上证380/上证580ETF已经开始上报,目前来看仅最头部的两家上报,只能说大家都逐渐卷不动了。
3、债券ETF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相对于股票型ETF,债券型ETF更早地就展现出了头啖汤的威力。
目前,几只场内债券ETF的单品都是寂寞无敌的存在,例如一些发行时间较早的信用债类ETF,以及场内独有的两只30年国债ETF。
今年基金公司开始狂卷债券ETF,也是看到了行业发展仍处早期,竞争格局仍不明朗,或许仍有突破机会。
我们认为,债券ETF的大内卷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三、基金新发的结构化亮点仍存
除了上述的大趋势外,按产品类型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基金新发不乏结构化亮点。
按产品类型的发行规模对比图,我们放在文末了。
相比于2024年上半年,不少基金类型的新发规模实现了较大突破。
1、指数增强基金值得持续关注
指数基金方面,除了ETF之外,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也迎来高速发展。
上半年,场外指数增强基金新发规模突破380亿,同比大增675%。
不少基金公司,绕过了低管理费的纯指数基金,希望通过自身超额能力的创造,在指数增强基金中破局。
深耕指数增强基金,兼顾了指数化大趋势、核心投研能力构建以及管理费收入这三者,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之前文章也给过中小基金类似的建议。
2、公募FOF新生?
上半年,FOF基金的新发明显恢复。
去年上半年,FOF新发几乎停滞,而今年上半年,偏债混合FOF、债券FOF、偏股混合FOF均得到重启。
最亮眼的偏债混合FOF新发规模超240亿,这既有低利率环境之下资产荒的大背景,也得感谢招商银行的一枝独秀的贡献。
仅是托管在招行的东方红、富国、南方旗下FOF,上半年新发规模就突破了160亿。
3、主动权益基金复苏
大家最关注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上半年发行482亿。
贡献超过一半的,正是行业关注度非常之高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
随着股市回暖和结构化行情的亮眼,部分主动基金经理获得了重新募集的勇气和底气。
4、机构债基有点难
最后聊个上半年比较难的业务,那就是商业银行的纯债基金投资。
数据上看,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利率债指数基金上半年都算小年,新发规模同比均下滑超1000亿。
这除了机构债基审批较慢产品受限之外,债市缺乏明确机会也有很大原因。
总体而言,上半年的机构债基业务发展缓慢,但相对而言,这已经是等级最不森严的新发业务了。
上半年各区间基金公司的机构债基新发规模如下图(注:这里统计的是合计而非平均):
五、上半年基金新发结构图
最后,附上按产品类型的2025年上半年公募新发结构图。
(全文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