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无小事!英语老师未戴口罩教学引发家长集体投诉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校园防疫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一则"英语老师未戴口罩教学引发家长集体投诉"的新闻冲上热搜,再次引发公众对校园防疫漏洞的热议。在变异毒株频现的当下,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任何防疫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教师的防疫意识薄弱,更折射出校园防疫体系中的管理盲区,值得教育部门和全社会深刻反思。
教师防疫意识薄弱引发家长恐慌
据家长反映,涉事英语老师连续多日未佩戴口罩授课,在密闭教室中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家长通过家委会提出质疑时,该教师仍以"戴口罩影响发音教学"为由拒绝改正。这种专业素养与防疫要求相冲突的典型案例,暴露出部分教育工作者仍存在侥幸心理。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指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基本再生数达18.6,教师在密闭空间不戴口罩,相当于给病毒传播开了绿灯。"
校园防疫标准执行存在双重标准
调查发现,该校虽然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手册,但执行层面却出现明显偏差。学生被要求全天规范佩戴口罩,教职工却存在"特权式防疫"现象。这种双重标准不仅削弱了防疫效果,更给学生树立了负面示范。教育专家指出:"防疫规范的生命力在于公平执行,教师更应成为防疫表率。"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中的家长投诉渠道不畅问题同样突出,反映出家校沟通机制亟待完善。
常态化防疫需要构建多方责任体系
这起事件不应简单归咎于个别教师,而需从系统层面审视。学校管理层是否定期开展防疫培训?属地疾控部门是否落实督导责任?家长监督渠道是否畅通?这些环节的疏漏共同构成了防疫隐患。北京市某重点中学校长建议:"应建立教师防疫行为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同时设立家长防疫监督员制度。"只有构建起"行政监管+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的三维防控体系,才能真正筑牢校园防疫屏障。
这起看似偶然的投诉事件,实则是检验校园防疫成色的试金石。当疫情防控进入第三个年头,疲劳感与松懈情绪在所难免,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守住"防疫无小事"的底线思维。从教师个人到学校系统,从教育部门到每个家庭,都需要以更高标准落实防控要求,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