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地市委书记突击检查被拦 工作人员当场认错

7926png

近年来,领导干部"下沉式"检查成为各地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但执行过程中频频出现"拦路检查""突击演戏"等乱象。就在上周,辽宁某地市委书记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的突击检查视频引发热议——当书记被工作人员拦在门外要求"先预约"时,现场上演的教科书级危机公关,折射出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与务实作风的激烈碰撞。

突击检查遇阻暴露基层管理惯性思维

视频显示,市委书记轻车简从来到某单位时,门卫严格按照"未预约不得入内"的规定阻拦。这种看似规范的操作,恰恰反映出部分基层单位将"程序正确"异化为"免责盾牌"的管理惰性。工作人员坦言"平时都这么要求的",暴露出某些单位把防范领导检查当作日常工作的畸形心态。这种把门禁当"防火墙"的做法,与当前提倡的"四不两直"检查要求形成鲜明反差。

现场认错展现基层干部应变能力

涉事工作人员在确认身份后立即致歉的场景引发网友点赞。从强硬阻拦到诚恳认错的快速转变,既体现了基层公务员的应急素养,也反映出作风建设带来的积极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该工作人员解释"最近检查多"的细节,无意间道出了基层应付检查的疲惫状态。这种"检查过敏症"恰恰说明,唯有将突击检查常态化,才能真正破除"迎检式工作"的怪圈。

舆论热议折射公众对务实作风期待

该事件在抖音平台获得超百万点赞,网友戏称"这才是真实的检查""希望全国推广"。舆论的热烈反响,本质上是对破除形式主义的高度期待。中国社科院调研显示,78%的基层干部认为"突击检查最能发现真问题"。当某地网友晒出"领导检查预告牌"的对比照片时,更凸显出公众对"镜头下真实"的强烈渴求。这种民意指向值得所有治理者深思。

从云南的"暗访一条街"到辽宁的"被拦书记",各地领导干部正在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撕破形式主义的面纱。当检查不再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基层治理才能回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源。这场发生在辽宁的"门禁风波",或许会成为作风建设转向深水区的一个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