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冰公开回应雷军现状:小米双业务并进,发展势头强劲

213png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科技企业的战略布局成为行业焦点。据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7%,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却突破35%。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产业格局下,小米集团如何实现"手机×AIoT"与汽车业务的双轮驱动?卢伟冰近日公开回应雷军现状的发言,恰好为外界揭开了小米"双业务并进"的战略底牌。

手机业务逆势增长背后的技术突围

在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小米手机却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3.9%,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增速最快的品牌。这背后是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澎湃OS系统的推出实现了200多个品类设备的互联互通,而小米14系列搭载的徕卡光学系统更在影像赛道树立新标杆。卢伟冰特别强调:"高端化不是简单的价格提升,而是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AIoT生态构建家庭智能新场景

截至2023年底,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达6.55亿台,同比增长25.4%。这个数字背后是小米对智能生活的前瞻布局。从支持Matter协议的智能网关,到可自主学习的扫地机器人,小米正在重新定义"人-家-车"生态。值得注意的是,搭载澎湃OS的智能设备可实现0.5秒快速配网,跨设备延迟降低至10毫秒以内,这种无缝体验正在改变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知。

汽车业务加速跑出"小米速度"

SU7车型的亮相让业界看到了小米造车的决心。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的汽车工厂,已实现每76秒下线一台车的生产效率。更关键的是,小米将手机行业的生态思维带入汽车领域,SU7可无缝连接手机、平板等设备,实现应用生态的跨端流转。卢伟冰透露:"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这些数据预示着小米正在智能电动车赛道快速建立技术壁垒。

双业务协同创造新增量空间

手机与汽车业务的化学反应正在显现。小米之家线下门店开始展示SU7样车,3C用户与汽车客群的交叉转化率超预期。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数据闭环——手机作为随身AI助手收集的用户习惯,可以反哺汽车智能座舱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人-车-家"全场景智能的构想,或许正是雷军所说的"科技生态的终极形态"。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米2024年研发投入将再创新高,重点突破AI大模型与自动驾驶融合技术。

在科技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小米的双引擎战略正在展现独特优势。从卢伟冰的回应可以看出,雷军布局的生态协同效应已开始释放价值。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单一赛道厮杀时,小米已经构建起跨越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的科技矩阵,这种全场景布局或许正是应对行业变局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