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低于这个数违法?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数字!
在物价飞涨的当下,不少打工人发现自己的工资涨幅永远跟不上生活成本的飙升。最近社交平台上"月薪1万活得像5千"的话题引发热议,更多人开始关注:我的工资到底合不合法?其实我国有明确的工资保障规定,但很多劳动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薪资可能已经触碰法律红线。
最低工资标准是法律底线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23年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在1500-2500元之间,其中上海以2690元领跑全国。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定的,而是综合考量了当地城镇居民生活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是扣除社保、公积金前的应发工资,很多企业用"到手工资不低于最低标准"的说法都是违法的。
试用期工资也不能随意打折
很多职场新人遇到过试用期工资打八折甚至对折的情况,这其实涉嫌违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且不能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正式员工最低月薪是3000元,那么试用期工资至少要有2400元,同时还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加班费计算有明确公式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仅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标准是:工作日加班按1.5倍工资计算,休息日加班按2倍工资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则要支付3倍工资。但现实中,很多企业用"调休"代替加班费,或者统一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劳动者要特别注意,加班费计算基数应该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而不是最低工资。
这些情形都属于克扣工资
除了明显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外,这些情况也属于违法克扣工资:迟到一次扣半天工资、业绩不达标扣基本工资、产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的80%等。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代扣个税、社保等法定项目,或者因劳动者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才能扣除工资,且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
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发现工资待遇涉嫌违法,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记住,维护合法收入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推动建立更公平劳动环境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