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师解析:拔火罐烧伤事件 店家'无理取闹'说法站得住脚吗?

3401png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疗的流行,拔火罐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备受追捧。然而,各地频频曝出的拔火罐烧伤事件却让消费者心有余悸。最近一则"女子拔火罐被严重烧伤,店家反称顾客无理取闹"的新闻更是引发热议。当传统疗法遇上现代消费维权,店家所谓的"无理取闹"说法究竟能否站得住脚?专业医师给出了权威解析。

拔火罐烧伤频发暴露行业乱象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近三年因拔火罐引发的投诉案件年均增长超过30%。许多美容院、养生馆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拔火罐服务,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使用劣质酒精棉或操作不当导致烧伤事故频发。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为节约成本,重复使用罐具且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专业医师解析烧伤责任认定

三甲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李明指出,规范的拔火罐操作应该保持罐体与皮肤的安全距离,操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如果出现二度以上烧伤,基本可以判定为操作失误。从医学角度看,酒精棉用量过多、停留时间过长、罐体温度过高等都是常见的技术失误。店家将责任推给消费者"皮肤敏感"或"体质特殊"的说法缺乏医学依据。

店家推责行为涉嫌违法

法律专家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店家不仅未尽到安全告知义务,事故发生后还试图推卸责任,这种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若造成消费者轻伤以上后果,涉事人员甚至可能构成过失致人伤害罪。消费者保留就医记录和现场证据,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如何选择安全的拔火罐服务

专业医师建议消费者选择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中医机构,查看操作人员是否持有《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操作前应确认使用一次性罐具,观察操作环境是否配备灭火器材。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皮肤病患者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宜进行拔火罐治疗。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要保持清醒,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