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拔火罐乱象:学徒操作致顾客烧伤 店家竟称'正常现象'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潮的兴起,拔火罐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无论是缓解疲劳,还是治疗慢性疾病,拔火罐似乎成了都市人的"救命稻草"。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行业乱象。记者暗访发现,不少养生馆、按摩店打着"专业理疗"的旗号,却让毫无资质的学徒操刀,导致顾客被烧伤的事件屡见不鲜。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顾客的投诉,店家竟轻描淡写地称这是"正常现象"。
学徒速成上岗 安全隐患重重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许多养生馆为了节省成本,雇佣的"技师"大多是刚培训几天的学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拔火罐培训最快三天就能上岗,很多人连基本的穴位都认不全。"这些所谓的"技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在拔罐时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顾客皮肤灼伤。更可怕的是,部分店家为了追求"疗效",甚至鼓励学徒加大火力和延长拔罐时间,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
消毒形同虚设 交叉感染风险高
除了操作不规范外,记者还发现多数小型养生馆的消毒措施形同虚设。在暗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同一套拔罐器具在多位顾客间轮换使用,仅用酒精简单擦拭。一位从业多年的中医师指出:"正规医疗机构对拔罐器具必须进行高温高压消毒,但很多小店为了节省成本,连基本的消毒柜都不配备。"这种不规范的消毒方式,极易导致皮肤传染病交叉感染,给顾客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店家推卸责任 消费者维权艰难
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多家养生馆反映被烧伤的情况时,得到的回应令人心寒。一位店长直言:"拔火罐起泡、发红都是正常现象,说明体内湿气重。"更有甚者,直接将责任推给顾客:"是你皮肤太敏感了,别人都没事。"由于缺乏专业鉴定和证据保全,大多数受害者在维权时往往陷入"举证难"的困境。法律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要注意保留证据,遇到伤害应及时就医并报警。
监管存在盲区 行业标准缺失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对养生行业的监管存在明显漏洞。虽然拔火罐属于医疗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非医疗机构也在提供这项服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非医疗机构的养生馆,我们只能检查其营业执照和卫生条件,无法对其医疗行为进行专业监管。"这种监管盲区导致大量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得以浑水摸鱼,给消费者健康带来隐患。
消费者如何辨别正规拔罐机构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安全的拔罐服务?专业人士建议,首先要查看机构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次要观察操作人员是否有相关资质证书。正规机构的技师通常会详细询问顾客的健康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拔罐时间和力度。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观察环境卫生、器具消毒情况等细节来判断机构的专业性。记住,安全有效的拔罐治疗应该让人感到舒适放松,而非疼痛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