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烧伤维权难?涉事养生馆:顾客自己乱动导致的

9710png

近年来,随着养生行业的蓬勃发展,拔火罐等传统理疗方式备受追捧,但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频频发生。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接受拔火罐服务时遭遇烧伤、烫伤等问题,而维权之路却异常艰难。近日,一则"拔火罐烧伤维权难"的新闻引发热议,涉事养生馆竟将责任推给顾客,称是其"自己乱动导致的"。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行业监管的漏洞,更折射出消费者在健康消费领域的弱势地位。

拔火罐烧伤事件频发引担忧

据消费者协会统计,近年来因拔火罐导致的烧伤投诉呈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例中,轻者皮肤红肿起泡,重者甚至留下永久性疤痕。专业人士指出,规范的拔罐操作应该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操作者需具备专业资质。然而现实中,许多养生馆为节省成本,雇佣未经正规培训的员工,使用劣质器材,为事故埋下隐患。此次事件中顾客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

养生馆推诿责任遭质疑

涉事养生馆"顾客自己乱动"的说法引发广泛争议。医学专家表示,即使顾客有轻微移动,专业操作者也应能及时调整避免事故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养生馆为逃避责任,常在事后篡改服务记录或拒绝提供监控视频。消费者王女士表示:"他们当时说没事,等出现问题了就各种推脱,连当时的服务单据都不承认。"这种推诿态度让本就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维权更加困难。

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缺失

调查发现,目前养生保健行业准入门槛普遍较低,很多店铺仅需办理营业执照即可营业,对从业人员资质、设备标准等缺乏明确要求。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坦言:"对于拔罐这类非医疗行为,我们主要检查卫生条件,专业技术层面很难监管。"这种监管空白导致大量不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涌入市场,给消费者健康安全带来隐患。

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困境

当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问题。首先,伤害与服务的因果关系需要专业鉴定,但很多鉴定机构不接受个人委托;其次,损失赔偿标准不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更难获得支持;最后,诉讼周期长、成本高,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法律人士建议,在接受服务前要留存完整证据,包括服务项目、操作人员信息等,以便日后维权。

规范行业发展需多方合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尽快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明确从业人员资质要求;另一方面,建立第三方纠纷调解机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北京市养生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推动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违规的机构进行公示。"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养生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