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考研成绩成暴利生意 专家呼吁加大打击力度

8580png

近年来,随着考研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虚构考研成绩的黑色产业链悄然兴起。从伪造高分截图到PS录取通知书,从虚假成绩单到伪造导师推荐信,这条暴利产业链正在侵蚀着教育公平的底线。不少考生因轻信"保过"承诺而损失惨重,更有甚者因使用虚假材料被取消录取资格。这一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更让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陷入焦虑与不安。

黑色产业链运作模式大起底

据调查,虚构考研成绩的黑色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体系。上游是各类"保过机构"和"成绩修改大师",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发布广告,承诺可以帮助考生修改成绩或伪造高分证明。中游是技术实施者,专门负责PS成绩单、制作假网站、伪造系统截图等。下游则是各类代理和中间商,通过层层加价将"服务"卖给考生。一套伪造的考研成绩证明售价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而成本可能仅需几十元。

考生心理弱点被精准打击

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关键在于他们精准把握了考生的心理弱点。一方面是利用"幸存者偏差",只展示成功案例而隐瞒失败风险;另一方面是制造焦虑,通过"今年竞争特别激烈""没有关系很难考上"等话术击垮考生心理防线。更可怕的是,一些机构还会采用PUA话术,先以低价吸引考生,再以"资料不全需要补交""系统升级需要加钱"等理由层层加码,让考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监管与技术防御的双重挑战

打击虚构考研成绩的黑色产业链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从监管角度看,这些不法分子往往采用虚拟身份、加密通讯等手段逃避追查,且违法成本低、收益高。从技术防御角度看,随着AI修图技术的发展,伪造的成绩单和截图越来越难以用肉眼辨别真伪。更棘手的是,一些境外服务器搭建的假查询网站,给取证和封禁带来了国际管辖权障碍。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反欺诈系统建设往往滞后于犯罪手段的升级。

面对虚构考研成绩这一教育领域的毒瘤,需要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网络平台和高校形成合力,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打击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考生的法治教育,让更多人明白:任何捷径都可能通向深渊,唯有脚踏实地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或许比考试本身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