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已成趋势?美媒披露市场最新变化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暗流涌动,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从俄罗斯到印度,从东南亚到中东,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引发的全球通胀压力,以及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的行为,让各国央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结构。这种被称为"去美元化"的浪潮究竟会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最新市场数据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
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创55年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到1037吨,创下自196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中国、波兰、土耳其等国成为购金主力,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这种趋势在2024年仍在延续,一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又增加228吨。分析人士指出,各国央行正在通过增持黄金这种"无国籍货币"来对冲美元资产风险,特别是在美国债务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显得尤为珍贵。
新兴市场本币结算协议激增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新兴市场间签署的本币结算协议数量同比增长47%,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与巴西达成的本币贸易结算机制。印度与马来西亚、俄罗斯与伊朗等国也建立了类似安排。更引人注目的是,金砖国家正在开发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系统,可能彻底绕开SWIFT体系。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美元国际支付份额上——SWIFT数据显示,美元占比已从2020年的43.5%降至2023年的40.1%,而欧元、人民币份额则稳步上升。
美国国债遭遇"战略性减持"
美国财政部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透露,2023年外国投资者净卖出美国国债规模达到2150亿美元,其中中国持仓降至797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减持行为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征:中东产油国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缓慢调仓,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则采取"断崖式"减持。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投资组合调整,更反映出各国对美债信用基础的深层次担忧,特别是在美国两党屡次就债务上限陷入僵局的背景下。
数字货币崛起加速体系重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专门开辟章节分析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正在探索CBDC,其中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26个地区,跨境支付项目mBridge已有22家央行参与。与此同时,比特币现货ETF获批上市后,机构投资者配置需求激增,这种不受单一国家控制的数字资产正在成为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的补充选项。虽然数字货币尚未撼动美元主导地位,但其分布式特性正在为去美元化提供新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