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受挑战!美媒曝市场正经历快速去美元化

5215png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暗流涌动,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正在加速形成——多国正悄然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从俄罗斯、伊朗到巴西、东盟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一现象背后,是各国对美元霸权长期不满的集中爆发,也是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构的重要信号。美国《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指出,全球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去美元化,这一趋势可能重塑未来几十年的国际金融格局。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持续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58%,创下25年来新低。这一数字在2000年时曾高达73%。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下滑并非短期波动,而是呈现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各国央行正积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持欧元、日元特别是人民币等货币。巴西央行最新宣布将其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从86%降至80%,同时将人民币占比提升至5.1%,释放出强烈的去美元化信号。

能源贸易结算体系出现重大变革

作为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石油美元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俄罗斯在与印度、中国的石油交易中已全面采用本币结算;伊朗宣布与俄罗斯建立联合银行系统以规避美元结算;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也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交易。这些变化直接动摇了"石油必须用美元交易"的国际惯例。据统计,2022年全球石油贸易中以非美元结算的比例已升至18%,较五年前翻了一番。

新兴经济体加速构建替代支付系统

为摆脱对SWIFT系统的依赖,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打造独立的跨境支付网络。金砖国家正在讨论建立共同支付系统;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已有超过1300家机构参与;俄罗斯推出的SPFS系统已有来自12个国家的70家银行加入。这些系统虽然目前规模有限,但发展势头迅猛。印度储备银行行长近期表示,建立替代性的贸易结算机制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共同诉求"。

美债遭遇历史性抛售潮

作为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撑,美国国债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美联储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2021年峰值时的7.74万亿美元降至7.29万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连续8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日本作为最大债权国也在持续减持。更值得警惕的是,各国央行减持美债的速度正在加快,2022年外国官方机构净卖出美债规模创下历史纪录。这种趋势如果持续,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

数字货币兴起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为去美元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正在研究或试点央行数字货币(CBDC),其中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扩展至26个地区。多边数字货币桥项目正在推进,可能形成完全绕开美元的跨境支付新通道。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指出,数字货币可能重塑国际货币体系,使"货币选择更加多元化"。这种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因素叠加,正在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国际金融专家普遍认为,虽然美元在短期内仍将保持主导地位,但其垄断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走向多极化,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并存的格局。这一转变过程将重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并对各国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