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从边境贸易到旅游合作的全方位解析
随着RCEP协定的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越边境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广西东兴、云南河口等口岸,每天数以万计的边民往来穿梭,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双边合作的深度发展。如何让山水相连的两个邻国实现更紧密的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已成为当前区域合作的热点话题。
边境贸易的转型升级之路
从中越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到跨境电商产业园,传统的边贸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越南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电子产品、建材等商品也源源不断输往越南。随着数字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边民们逐渐告别现金交易,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跨境结算。但通关效率、产品质量标准对接等问题仍是制约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因素。
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
在京族三岛、德天瀑布等边境地区,中越两国民族文化正在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壮族的"三月三"、越南的"雄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跨境旅游的亮点,中越双语标识在景区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越南学生选择到广西、云南高校学习中文,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越南高校也备受青睐。这种文化互鉴不仅丰富了边境地区民众的精神生活,更为深化合作奠定了人文基础。
跨境旅游的新业态探索
从边境一日游到跨国自驾游,中越旅游合作不断升级。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实现"一票游两国",下龙湾至防城港的海上航线吸引着众多游客。疫情期间催生的"云旅游"模式,让两国游客通过直播平台提前了解目的地。随着跨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签证便利化、旅游服务标准化等举措正在为两国游客创造更优质的体验。但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需共同解决。
从边民互市到数字经济,从文化交流到生态保护,中越边境合作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这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必将开创更多合作新模式,让边境地区成为互利共赢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