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蓝色预警发布!多地交通或受影响,出行请注意安全
近日,全国多地迎来强降雪天气,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给春运返程和日常出行带来严峻挑战。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去年冬季因冰雪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上升23%,道路封闭、航班延误等问题频发,如何保障极端天气下的出行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再次将"冰雪出行难"这一民生痛点推上热搜。
暴雪天气对交通网络的多维冲击
此次降雪覆盖华北、东北等十余个省份,积雪深度普遍达5-10厘米。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实行临时管制,京哈、京港澳等主干道出现车辆滞留;郑州、石家庄等枢纽机场启动除冰作业,航班延误率超40%。城市交通同样承压,北京早高峰地铁客流较平日增加15%,路面湿滑导致共享单车使用率骤降60%。气象专家提醒,随着夜间温度降低,道路结冰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新能源车主的冬季出行困境
在社交平台#暴雪出行#话题下,新能源车主的吐槽引发热议。实测显示,-10℃环境下电动车续航普遍衰减30%-50%,充电效率降低40%。河北某服务区出现新能源车排队充电长龙,有车主反映"原本300公里的续航,开暖气后只能跑180公里"。业内人士建议,极端天气下应提前规划充电路线,保持电池电量在50%以上,必要时改用节能驾驶模式。
除雪保畅中的科技力量
面对冰雪考验,多地启用智能化除雪设备。内蒙古采用"遥感测温+精准撒布"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路面温度;山东投入无人驾驶除雪车,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高德地图上线"冰雪导航"模式,自动避开结冰路段并提示坡度信息。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城市试点"地热融雪"技术,通过预埋管道实现道路自主化雪,试点路段事故率下降72%。
务工人员返程的"温暖护航"
正值春运返岗高峰,多地推出针对性保障措施。山西在高速服务区设置24小时取暖点,提供姜汤和防滑链借用服务;辽宁组织2000余辆客运包车实施"点对点"运输,确保务工人员安全返岗。铁路部门动态调整运力,加开"夜间高铁"疏导客流。志愿者在车站广场铺设防滑垫,仅沈阳站单日就协助旅客搬运行李超1.2万件。
家庭应急准备的必备清单
应急管理部发布家庭防雪灾指南,建议储备3天用量食物、药品和饮用水,手机保持满电状态。车辆应配备三角警示牌、拖车绳等救援工具,后备箱放置毛毯、手电筒等应急物品。特别提醒老年群体,冰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出行时应穿防滑鞋、使用拐杖。社区网格员正开展独居老人入户排查,北京朝阳区已为2000余户安装防跌倒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