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热搜常客!白鹿张凌赫周深如何成为东南亚新晋顶流?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综艺在东南亚市场的持续发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白鹿、张凌赫、周深等新生代艺人频频登上越南热搜,成为当地年轻人热议的"新晋顶流"。这背后不仅折射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揭示了东南亚娱乐市场正在经历的内容消费升级。当国内娱乐圈还在为流量焦虑时,这些艺人为何能在异国他乡掀起现象级热潮?
文化共鸣打破地域壁垒
白鹿主演的《长月烬明》在越南视频平台创下播放纪录,张凌赫的古装扮相在TikTok引发二创狂潮,周深的《大鱼》成为越南选秀节目翻唱率最高的中文歌曲——这些案例都证明,优质内容自带穿透力。东南亚观众对中国仙侠剧的服化道美学、细腻情感叙事展现出强烈认同,而周深空灵的嗓音恰好契合了当地对"治愈系"音乐的偏好。这种文化共鸣不是偶然,而是制作团队在内容创作时就有意识融入了东方美学元素。
社交媒体的精准裂变传播
越南年轻用户占比高达75%的Zalo平台,泰国日均使用超3小时的Line TV,以及席卷东南亚的TikTok,构成了中国艺人走红的关键跳板。张凌赫某个古装混剪视频在越南TikTok获得230万点赞,白鹿的剧中台词被制成表情包在Zalo疯传,周深的live片段通过Facebook Watch实现病毒传播。这些平台算法精准捕捉到当地用户的审美偏好,通过"片段式传播-引发好奇-追看全片"的路径,完成了从网红到顶流的转化。
本土化运营的降维打击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艺人的海外团队采取了"轻量级本土化"策略。白鹿官方粉丝站推出越南语字幕的花絮,张凌赫工作室发布泰语配音的生日祝福,周深团队专门录制了英文版《Rubia》——这些看似微小的操作,却极大降低了文化折扣。相比日韩明星需要整套本土化包装,中国艺人凭借地理相近性和文化相似性,用"低成本高情感"的方式快速建立了亲和力。越南粉丝自发组织的#BachLocWeek(白鹿周)话题,单日阅读量突破8000万次,正是这种策略成功的最佳佐证。
从《还珠格格》到《陈情令》,再到如今白鹿张凌赫们的崛起,中国文娱内容的出海正在进入"精准投放"新阶段。当国内娱乐圈还在内卷时,或许转身看看那片6.5亿人口的蓝海市场,会发现顶流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