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大使馆提醒防范地震:遇到突发地震该怎么办?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更是备受关注。据日本气象厅统计,2023年该国共发生震度1级以上的地震超过2000次,平均每天就有5-6次地震发生。随着中日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在日中国公民及游客的地震防范意识亟待提高。驻日大使馆近期发布提醒,呼吁在日同胞做好地震防范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
地震发生时的黄金避险法则
当强烈地震突然来袭时,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正确行动至关重要。室内人员应立即采取"蹲下、掩护、抓牢"的基本避险姿势:快速蹲伏在坚固的桌子等家具下方,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紧紧抓住支撑物。要特别注意远离窗户、玻璃隔断、吊灯等易碎物品,避免被飞溅的碎片伤害。若身处浴室或床上,应立即用枕头保护头部,待震动稍缓后再移动到安全位置。切记不要盲目冲向出口,因为在剧烈晃动中奔跑极易摔倒受伤,且建筑物外墙、玻璃幕墙等区域往往最为危险。
不同场所的针对性避险策略
地震发生时所在环境不同,避险方式也需相应调整。在高层建筑中,切勿使用电梯逃生,应留在室内避开外墙和窗户,待震动停止后通过安全楼梯有序撤离。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避免涌向出口造成踩踏。若正在驾驶车辆,应逐渐减速并靠边停车,注意避开立交桥、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留在车内直至震动停止。户外活动时要警惕坠物危险,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寻找开阔地带避险。特别要注意的是,沿海地区居民在感受到强烈震动后,应立即向高处转移,防范可能引发的海啸灾害。
震后应急处理的必备知识
主震过后往往伴随余震,此时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检查自身及周围人员受伤情况,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立即关闭燃气总阀和电源总开关,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打开门窗确保逃生通道畅通,但要小心建筑结构可能已受损。通过收音机等设备获取官方灾害信息,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传言。准备应急包(含饮用水、食品、药品、手电筒等)随时可取用,手机尽量保持电量充足。如需撤离,应事先确认避难所位置和路线,注意避开危险区域。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及时向使领馆报备平安信息。
地震虽然无法预测,但科学的防范措施能显著降低伤害风险。驻日大使馆特别提醒在日同胞,要定期参加当地防灾演练,熟悉社区避难路线,将防灾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从容应对,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