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时期政策延续?日本维持不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立场

5685png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各国关税政策调整牵动着国际产业链的神经。近日,日本政府宣布维持不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的立场,这一决定被外界视为安倍晋三时期"温和外交"政策的延续。在当前中美贸易战阴影未散、俄乌冲突重塑能源贸易格局的复杂形势下,日本的这一选择引发了广泛讨论——是坚守多边主义的外交智慧,还是在大国博弈中的谨慎求生?

日美贸易平衡的历史脉络

回溯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依据232条款对日本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当时安倍政府虽表示"深感遗憾",但始终未采取对等报复措施。这种隐忍策略的背后,是日本对日美同盟战略价值的清醒认知。如今岸田政府延续这一方针,反映出日本在汽车等关键产业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数据显示,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30%,任何关税报复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经济安保战略下的精密算计

日本经济产业省最新发布的《通商白皮书》显示,该国正推行"经济安全保障"双轨策略:在半导体等战略领域强化自主,在传统贸易领域保持克制。不对美加征关税的决定,恰是这种战略的具体体现。专家分析,日本通过维持关税现状,既避免了刺激美国国会中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又为正在推进的CPTPP扩容谈判保留了回旋空间。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安倍时期"战略性忍耐"的外交智慧。

产业界的暗流与博弈

日本经团联内部流出的会议纪要显示,汽车制造商与钢铁企业对于关税政策存在明显分歧。丰田等车企强烈反对任何可能引发贸易战的举措,而新日铁则持续游说政府争取更有利的钢铁出口条件。这种产业博弈使得政府决策更加复杂,最终呈现出的政策连续性,实际上是多方利益平衡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期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力度,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布局,或许正是其敢于在关税问题上保持克制的底气所在。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日本维持不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的立场,既是对安倍时期确立的"贸易立国"方针的继承,也是在新时代地缘经济格局下的适应性调整。这种政策延续性背后,折射出中等强国在大国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在坚守核心利益的同时,保持必要的战略弹性。随着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入实施,日本的这一选择或将为其赢得更广阔的经济外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