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的羊卫生巾被曝有异物,涉事企业发布致歉声明
近年来,女性卫生用品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荧光剂超标到细菌菌落总数不合格,再到近期爆出的"异物门"事件,每一次质量问题的曝光都牵动着亿万女性的心。据全国妇联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亿女性处于经期年龄段,卫生巾作为刚需消费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女性健康权益。然而,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等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现象,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近日,知名品牌"绵绵的羊"卫生巾被消费者投诉发现异物,再次将女性卫生产品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消费者投诉视频引爆网络舆论
事件起源于某社交平台上的一段消费者维权视频。视频中,一位女性用户展示了在打开"绵绵的羊"卫生巾时发现的黑色絮状异物,该视频在24小时内获得超过50万次转发。随后,更多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反映类似问题,表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过敏等症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涉事批次产品的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异物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纤维材料残留。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品牌首次陷入质量风波,去年就曾因吸收层材料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
企业紧急发布致歉声明引争议
面对舆论压力,"绵绵的羊"所属的XX集团在事发48小时内通过官网和社交媒体发布致歉声明。声明中承认部分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承诺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并公布涉事批次产品的完整清单。然而,声明中"个别生产环节疏漏"的表述引发消费者不满,认为企业避重就轻。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若确认存在系统性质量问题,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乃至刑事责任。目前,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要求企业配合提供完整生产记录。
行业标准滞后暴露监管盲区
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卫生巾行业标准GB/T 8939-2018对"异物"的界定较为模糊,仅规定"不应有明显异物",但未明确异物的具体种类、大小限制等量化指标。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应当参照食品行业标准,建立更严格的异物管控体系。此外,卫生巾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但实际监管力度与医疗器械要求存在差距。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卫生用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3%,其中近六成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倒逼行业变革
此次事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消费者维权方式更加专业化。多位投诉者不仅保留完整购买凭证和问题样品,还自发组织第三方检测。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事件曝光后,"医用级卫生巾"搜索量暴增300%,表明消费者正用脚投票选择更安全的产品。部分新兴品牌开始在产品包装上公开原材料溯源信息,甚至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基地。业内人士预测,这场质量风波或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