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胜新剧《恋爱吃上细糠了》首播,网友:笑到肚子疼

1837png

在当下内卷严重的影视行业,甜宠剧同质化严重、喜剧创作陷入瓶颈的背景下,观众对新鲜题材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据《2023国产剧市场调研报告》显示,68%的观众对"工业糖精"式恋爱剧产生审美疲劳,而85后、90后群体更期待能看到"有梗有料"的情感喜剧。就在这样的市场期待中,徐志胜带着他的首部男主剧《恋爱吃上细糠了》破局而来,首播当日便以#徐志胜新剧笑到打鸣#冲上热搜,网友直呼"这才是我们想看的电子榨菜"。

脱口秀演员跨界影视的降维打击

作为《脱口秀大会》走红的"外貌梗王者",徐志胜此次在剧中饰演母胎solo的农产品研究员,将脱口秀演员特有的节奏感和现挂能力完美移植到表演中。剧中他面对女神时手足无措的"狗熊式鞠躬",被网友截成表情包疯狂传播。专业剧评人指出,这种来自生活观察的喜剧表演,比刻意设计的段子更具穿透力,每集至少出现3个让观众拍腿叫绝的自然笑点。

反套路恋爱剧的田野调查式创作

该剧创新性地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农业科研所,男女主角因"秸秆还田技术改良"项目结缘。编剧团队历时半年深入山东农科院采风,剧中出现的"用有机肥配方写情书""在试验田里用无人机告白"等桥段均来自真实科研人员的浪漫故事。这种扎根现实的创作手法,让都市爱情剧终于跳出了咖啡厅、写字楼的固定场景,弹幕上满屏"农业人的爱情也太硬核了"的惊叹。

细糠文学引发的网络狂欢

剧名中"细糠"一词原是农业术语,指加工精细的米粮,在剧中延伸为"高质量恋爱体验"。播出后网友自发创作"细糠体"文案:"以前吃的是工业糖精,现在终于尝到细糠了""建议民政局把结婚证改成细糠证"。这种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概念设计,带动#当代青年恋爱细糠观#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甚至引发农业专家下场科普"真正的细糠营养价值"。

下沉市场审美升级的典型样本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在三四线城市收视率远超预期。剧中"用显微镜看作物根系"代替"壁咚"、"在育种基地数星星"替代豪华餐厅约会的设定,精准击中了小镇青年的情感共鸣。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18-22岁用户贡献了超45%的弹幕量,他们用"比偶像剧真实,比纪录片有趣"定义这部"农业系轻喜剧"。这种用专业领域知识为恋爱剧赋能的新思路,或许为行业提供了破解同质化的钥匙。

当徐志胜在第三集捧着改良成功的稻穗对女主说"这比玫瑰耐放"时,弹幕瞬间被"农业浪漫主义yyds"刷屏。这部没有顶流、不靠撒糖的另类甜宠剧,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当代都市情感剧的表达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