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闭店清仓购物车大量丢失 网友:这是有组织作案
近年来,零售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电商冲击、租金上涨和消费习惯改变,实体超市闭店潮愈演愈烈。每当一家大型超市宣布闭店清仓,蜂拥而至的不仅是捡漏的消费者,还暗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乱象。最近多地曝出的"购物车集体失踪"事件,将超市闭店清仓背后的管理漏洞推上风口浪尖。网友直指这是"有组织作案",引发社会对商业诚信和公共财产保护的深度思考。
购物车为何成为闭店清仓的"重灾区"
超市购物车本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但在闭店清仓的特殊时期却频频"不翼而飞"。业内人士透露,一辆购物车的成本在300-800元不等,而闭店期间超市往往忙于处理库存,对购物车的管理容易松懈。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丢失的购物车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当作废铁变卖,或改装成其他用途,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监控拍下的作案过程触目惊心
多起超市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在闭店清仓期间,经常有团伙分工明确地作案:有人负责望风,有人专门拆卸购物车锁链,还有人负责运输。这些团伙往往选择夜间或人流量大的时段作案,利用超市管理混乱的空档。某超市店长无奈表示:"一天之内就少了20多辆购物车,损失近万元,这已经超出了普通顾客顺手牵羊的范畴。"
网友爆料揭示黑色产业链内幕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了改装购物车的照片:有的被改造成路边摊的移动货架,有的变成了废品回收车,甚至还有被拆解当废铁出售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专门收购"二手购物车"的市场,这些非法获得的购物车以每辆50-100元的价格流通,购买者多是街边商贩和小作坊主。
法律专家解读购物车盗窃的违法成本
法律界人士指出,购物车属于超市的固定资产,擅自占有或破坏都涉嫌违法犯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盗窃购物车可能构成盗窃罪,而组织多人实施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量刑。然而现实中,由于单辆购物车价值不高,加上取证困难,很多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这也变相纵容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超市管理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超市在闭店期间往往将重心放在清仓促销上,忽视了资产管理。部分超市甚至提前撤掉了购物车防盗装置,为盗窃提供了便利。更值得反思的是,当前对购物车这类"低价值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存在盲区,既没有完善的登记制度,也缺乏有效的防盗措施,这种管理漏洞在全国范围内的超市闭店潮中被不断放大。
这场由超市闭店引发的购物车"大逃亡",折射出的不仅是商业诚信问题,更是对公共财物保护机制的拷问。当一家企业走向终结时,如何确保其资产得到妥善处理,如何防范不法分子趁火打劫,需要商家、执法部门和消费者共同思考。在零售业转型的阵痛期,这类事件或许还会继续上演,但它带给我们的警示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