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也能讨价还价了?医院药店新规引发热议

6953png

近年来,"看病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民生痛点。动辄几百元的药品费用,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药费支出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就在上个月,一则"医院药房可以讨价还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国家医保局近期出台新规,允许公立医院药房和定点药店对部分药品开展议价试点。这一政策的出台,或将彻底改变我国医药市场的价格体系。

药品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从生产环节开始,药品要经过层层加价:原料药企业、制药企业、流通企业、医院等各个环节都要分一杯羹。特别是医院药品加成政策,曾一度允许医院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销售,这直接推高了药价。此外,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带金销售"现象也屡禁不止,这些灰色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患者身上。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医疗支出中,药品费用占比高达4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5%-20%。

新规如何实现药价"砍价"

此次试点的新规核心是建立"量价挂钩"的议价机制。具体来说,医院或药店可以根据采购量的大小,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采购量越大,议价空间就越大。这与现行的集中带量采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灵活。例如,某三甲医院需要采购10万盒某降压药,就可以直接与药企谈判,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同时,新规还允许患者在购药时与药店进行适当议价,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议价范围仅限于非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患者能获得哪些实惠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最直接的实惠就是药费支出减少。据测算,通过议价机制,部分药品价格有望下降10%-30%。特别是对一些高价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降价空间更大。其次,新规将促进药品市场充分竞争,倒逼药企降低虚高价格。此外,患者在购药时也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可以根据价格、品牌等因素自主选择药品。不过专家提醒,药品是特殊商品,不能单纯追求低价,质量安全仍是首要考虑因素。

政策落地面临哪些挑战

虽然新规立意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医院和药店的议价能力问题,小型医疗机构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议价结果。其次是监管难题,如何防止药企通过降低药品质量来应对降价压力。再者,部分患者反映,目前试点范围有限,很多常用药仍不能议价。此外,医保支付标准如何与议价结果衔接,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价格监测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百姓。

从"一口价"到"可议价",药品价格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不仅体现了医疗改革的深化,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患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过,要让药价回归合理水平,还需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