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陈丽君: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0128png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许多珍贵的非遗技艺正濒临失传。然而,在这片文化传承的荒漠中,总有一些人如绿洲般闪耀,他们用创新的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2023年度非遗人物候选人陈丽君正是这样一位开拓者,她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实践,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更引发了社会对文化传承的广泛讨论。

越剧新演绎:打破传统与时尚的边界

陈丽君作为新生代越剧演员的代表,大胆突破传统表演形式,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经典剧目。她在《新梁祝》中创新性地加入现代舞元素,通过肢体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故事,让年轻观众也能感受到越剧的魅力。这种"老戏新唱"的表演方式,不仅保留了越剧唱腔的精髓,更通过视觉呈现的革新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观众走进剧场。

数字化传承: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面对非遗技艺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陈丽君率先尝试数字化保护手段。她主持开发了"越剧AR教学系统",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还原老艺术家的表演细节,让学习者可以360度观摩名家身段。同时,她还建立了首个越剧表演动作数据库,运用AI分析技术将传统身段分解为标准化教学单元,为非遗的规模化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撑。

跨界合作:非遗IP的现代转化

陈丽君深谙"非遗活化"之道,她主导的"越剧+"项目开创性地与时尚、游戏、影视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与知名设计师联名的戏曲元素时装系列登上国际时装周;改编自越剧经典IP的手游《游园惊梦》累计下载量突破百万;参与制作的戏曲纪录片在B站获得千万播放量。这些跨界尝试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让非遗文化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教育创新: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

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陈丽君开创了"非遗现代传承实验班",采用"师徒制+项目制"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技艺,还要掌握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等现代技能。她带领学生开展的"校园非遗快闪"活动已成为网红现象,单场直播观看量最高达500万人次。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非遗传承的封闭性,为行业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

陈丽君的实践告诉我们,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博物馆式"保存,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她以艺术家的敏锐和改革者的勇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非遗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这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或许正是解决非遗保护困境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