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禁止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遛狗,违者将面临罚款
近年来,随着城市养宠人群的快速增长,遛狗引发的公共矛盾频频登上热搜。郑州某小区因遛狗不拴绳导致幼童被咬伤的视频引发全民热议,上海某公园因宠物粪便污染问题遭市民集体投诉,成都地铁因导盲犬能否进入的争议持续发酵...这些事件暴露出城市文明养犬管理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郑州市近日出台新规:禁止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遛狗,违者将面临50-200元罚款。这一政策迅速引发社会各界激烈讨论,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质疑"一刀切"是否合理。
城市"狗患"为何成为治理难题
据统计,郑州目前登记犬只数量已突破20万只,但实际养犬数量可能高达50万。在二七广场、人民公园等热门区域,高峰期每分钟就有3-5只宠物狗经过。不文明养犬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2022年郑州犬只伤人事件同比激增67%,公园草坪宠物粪便检出寄生虫卵超标11倍。更棘手的是,现有《郑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对违规行为仅处20-50元罚款,违法成本过低导致监管形同虚设。
新规实施首日执法现场直击
5月15日新规生效当天,记者在郑东新区CBD区域看到,城管执法人员配备新型执法记录仪开展巡查。上午9时许,在商务内环路人行道上,一位未拴绳遛泰迪犬的女士被拦下。执法过程显示:系统自动识别犬只未佩戴电子犬牌,通过"郑好办"APP调取养犬登记信息后,当场开具100元罚单。值得注意的是,执法队员特别说明:"持有导盲犬等工作犬证明的除外,但需主动出示证件。"截至下午5点,全市共查处违规遛狗行为83起。
市民意见呈现两极分化
在正弘城购物中心随机采访中,带孩子的张女士表示支持:"上次差点被突然冲出来的狗吓到流产,早该管管了!"而金水区某小区业主群里,养宠家庭则集体吐槽:"地下车库遛狗要吸尾气,小区绿地又太小,难道让狗在家上厕所?"更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动物防疫法》仅要求"携带犬只出户应系犬绳",地方规定是否越权值得商榷。某宠物博主发起的网络投票显示,支持与反对比例维持在53%对47%。
配套措施能否化解执行难题
面对争议,郑州市城管局迅速做出补充说明:将在各行政区划定3-5处"宠物友好公园",配置粪便处理站和饮水设施;计划年底前建成20个社区宠物活动中心;同步升级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扫码查证"快速核验。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目前公布的宠物公园均位于四环外,对主城区居民便利性不足。某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建设活动中心需要协调场地和资金,可能面临业委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