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郑州早晚禁止遛狗,官方权威回应:消息不实

4988png

近年来,随着城市养宠家庭的激增,遛狗矛盾已成为全国性社会热点。从上海某小区"毒狗事件"到多地出台"史上最严养犬令",每一次政策变动都牵动着数百万"铲屎官"的神经。近日,一则"郑州将禁止早晚高峰遛狗"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传,引发养犬群体强烈不安,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5000万。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郑州市城管局紧急辟谣,权威回应称该消息纯属谣言。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城市文明养犬管理中的哪些深层矛盾?

谣言缘起:一则截图引发的全民焦虑

事件起源于某微信群流传的"郑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稿"截图,其中明确标注"7:00-9:00及17:00-19:00禁止外出遛狗"。经记者查证,该截图实为2019年某自媒体制作的模拟图,当时就已被官方辟谣。但配上"最新政策""即将执行"等字样后,在短视频平台获得病毒式传播。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类谣言之所以迅速发酵,源于养犬群体对政策变动的敏感神经,尤其在杭州、西安等地相继加强养犬管理后,形成了"政策恐慌"的连锁反应。

官方辟谣:现行条例未调整遛狗时段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养犬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明确表示,现行《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1年修订后,仅规定"携犬出户应避开每日7:00-8:30及17:00-19:00的人流高峰期",属于倡导性条款而非禁止性规定。记者查阅全国主要城市养犬管理规定发现,类似郑州的"错峰遛狗"条款普遍存在,但像网传版本直接禁止的仅深圳等个别城市。法律界人士强调,行政禁令需通过法定程序,不可能通过微信群突然发布。

数据透视:遛狗时段冲突已成投诉焦点

虽然禁令系谣言,但郑州市12345热线数据显示,2023年涉及遛狗时段的投诉同比上涨37%,其中早晚上下班时段的冲突占比达63%。典型案例包括金水区某小区因晨练老人与遛狗上班族引发的肢体冲突,二七区某幼儿园门前犬只惊吓学童事件等。养犬管理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和养宠年轻化,传统早晚遛狗时间确实与通勤、上学高峰高度重叠,这是矛盾激化的客观基础。

市民声音:管理应兼顾多方利益平衡

在郑东新区随机采访中,上班族王女士表示:"理解养狗人的难处,但大型犬在电梯里扑跳确实吓人";而养柯基犬的张先生则抱怨:"下班回家已8点,若真禁止遛狗,宠物健康怎么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多个社区试点"共享遛狗区"取得成效,如普罗旺世小区设置夜间照明犬类活动场,既分流了高峰压力,又解决了遛狗场地问题。这种柔性管理方式获得91%受访居民认可。

未来展望:智慧化管理或成破局关键

目前郑州正推进"智慧养犬"系统建设,通过电子犬牌实现遛狗轨迹追踪,并在50个社区试点"养犬信用积分"。浙江大学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建议,可借鉴杭州"错峰遛狗"小程序经验,利用大数据分析各社区人犬流动规律,动态调整建议遛狗时段。这种技术赋能的管理方式,既能避免"一刀切"禁令引发的矛盾,又能通过精准治理提升城市文明养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