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用AI生成的图片要小心什么?
【编者按】4月20日至26日是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在图片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今天,AI生成图片的相关著作权和侵权怎么判定?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垚翔撰文做了知识产权方面的科普,原文转载自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公众号,标题《用AI生成的图片,要小心!》
图片来源 包图网
用AI生成的图片,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图片是不是属于“作品”这个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后简称《著作权法》)的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AI生成的图片是否属于作品,主要取决于“独创性”和“智力成果”两个要素。以国内文生图著作权侵权第一案春风案(下称“春风案”)为例,法院认为“从原告构思涉案图片起,到最终选定涉案图片止,这整个过程来看,原告进行了一定的智力投入,比如设计人物的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安排提示词的顺序、设置相关的参数、选定哪个图片符合预期等等。涉案图片体现了原告的智力投入,故涉案图片具备了‘智力成果’要件,且‘利用该模型进行创作’,不同的人可以自行输入新的提示词、设置新的参数,生成不同的内容。因此,涉案图片并非‘机械性智力成果’。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涉案图片由原告独立完成,体现出了原告的个性化表达”,最终,法院认为涉案图片属于美术作品。
回到我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仅仅是上传了一张图片,然后根据AI提供的选项,选择某种图片效果,并直接生成图片,更多的是一种“机械性智力成果”,应当不属于“作品”的范畴。但如果我在生成图片的过程中,又添加了其他的个性化描述、参数设置,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有了“智力投入”,具有“独创性”。所以,如果将来希望主张图片的著作权,切记在生成图片的过程中,增加个性化的描述、设置。
用AI生成的图片,著作权归我吗?
在前一个问题基础上,如果生成的图片属于“作品”,那么,它的著作权属于我吗?
《著作权法》对作者的定义是:“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 故人工智能模型本身无法成为我国著作权法上的作者。
排除了人工智能模型本身,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就是作者了呢?不一定,还要看人工智能模型的使用协议。“春风案”中,原告使用的Stable Diffution软件在用户使用协议中明确,“除非在本许可证中另有规定,许可证人不对您使用模型生成的输出声称任何权利。您对生成的输出及其后续使用负有责任。输出的使用不得违反许可证中的任何规定。”笔者使用的某AI软件亦规定,“在你和公司之间,在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你提供的输入的知识产权归属于你或者依法享有这些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公司不主张输出内容的所有权。如果输入和/或输出本身包含了公司享有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则前述无输入和/或输出的相应权利仍由公司享有,不因包含在输出当中而改变其权属。”当然也有AI软件或模型是主张权利的,还有的需要购买会员才能享有输出内容的所有权,不一而足,需要仔细阅读用户协议。除此之外,这些软件、模型往往都保留了对输出内容免费使用的权利。
用AI生成的图片,可能涉及侵权吗?
可能。这里存在两方面的侵权可能。
一是选用的图片本身侵权。AI生成图片,本质上是原图片的修改,所以如果选用的图片没有得到相应的授权,那么在用该图片生成新图片的过程中,就可能涉嫌侵权。当然,如果AI生成的图片跟原图已经大相径庭,估计原作者也很难认出是自己的图片改编而来。
二是用的AI模型侵权。AI生成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看训练的内容,需要AI的运营方前期“喂”图片给它。这就导致AI模型生成的图片,跟训练的图片风格有很高的相似度。如网友“弱冠年华”在社交平台个人主页以“插画师的悲哀,我被Ai刺(赤)裸裸地抄袭了”为题,讲述了自己作品被AI生图侵权的经历,插画博主“CZH-时光机”也发文称,自己创作的童年插画系列,被AI“抄袭”了。当然,这种情形AI模型是否真构成侵权还尚无定论,至于用户侵权,笔者认为更是小概率事件。
作者系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