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求补货的背后:揭秘奶茶行业的供应链难题

7492png

炎炎夏日,一杯冰爽的奶茶成为年轻人的"续命神器"。然而,当你在古茗门店听到"这款爆品已售罄"时,是否思考过这背后折射出的行业困境?从喜茶、奈雪到蜜雪冰城,几乎所有茶饮品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供应链的"毛细血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随着新茶饮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这场关于原料、物流与库存的暗战,正在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爆款断货背后的原料争夺战

当油柑、黄皮等小众水果突然爆红时,整个产业链都在为"追风口"付出代价。以古茗招牌产品"超A芝士葡萄"为例,其核心原料阳光玫瑰葡萄的年采购量超过8000吨,但产区气候异常导致的减产可能让供应链瞬间断裂。鲜果类原料的采购半径往往超过2000公里,从云南香水柠檬到广东荔枝,品牌方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更棘手的是,头部品牌对优质原料的垄断性采购,使得中小品牌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冷链物流的高成本困局

一杯杨枝甘露需要穿越怎样的"冷链丝绸之路"?从泰国金煌芒的跨境运输,到西柚粒的恒温仓储,每个环节都在吞噬利润。数据显示,茶饮行业的冷链成本占比高达18%,是快餐行业的3倍。古茗在华东地区建立的分布式仓储体系,虽然将配送时效压缩至6小时,但单店每月仍需承担2-3万元的冷链费用。当消费者抱怨"为什么不同门店味道不一致"时,可能正是冷链断链导致的原料品质波动。

数字化库存的"理想与现实"

茶饮行业正在经历从经验备货到AI预测的艰难转型。古茗上线的智能订货系统,需要同时处理天气数据、商圈人流和社交媒体热度等32个变量。但现实是,突发的抖音爆款可能让系统预测完全失效——某款联名产品单日销量暴增300%时,后台库存预警根本来不及反应。更残酷的是,当品牌将保质期7天的鲜果原料误差控制在8%以内时,竞争对手可能已经通过分子保鲜技术将这个数字降到5%。

这场供应链的马拉松没有终点。当消费者第N次看到"今日已售罄"的提示牌时,或许该意识到:你手中的奶茶,早已不只是糖分与咖啡因的混合物,而是现代商业系统精密运转的结晶。下一次补货提醒的背后,藏着比奶茶配方更复杂的商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