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否认二选一 商家权益如何保障成焦点

1877png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竞争的加剧,"二选一"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少中小商家反映,在京东、美团等平台上经营时,被迫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否则可能面临流量降权、搜索排名下滑等隐形惩罚。尽管两大平台均公开否认存在"二选一"行为,但商家权益保障问题已然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当平台经济日益壮大,如何平衡平台发展与商家利益,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平台否认"二选一"背后的商业逻辑

京东和美团相继发表声明,强调始终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尊重商家自主选择权。但业内人士分析,平台方否认"二选一"有其商业考量。一方面,避免触犯《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维护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然而,商家反馈与平台表态之间的落差,反映出当前电商生态中话语权的不对等问题。

商家遭遇的隐性限制手段揭秘

多位入驻商家透露,即便没有明确的"二选一"书面协议,平台仍会通过多种方式施加压力。包括但不限于:活动资源倾斜独家商家、搜索算法调整、流量分配机制变更等。这些隐形门槛让中小商家陷入两难:要么接受平台条件,要么面临经营困境。某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不上平台没生意,上了平台又受制于人。"

现行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困境

虽然《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平台强制"二选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取证难、认定难等问题。监管部门查处的典型案例较少,违法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同时,平台规则设计日趋复杂,使得监管难度加大。这种状况导致部分平台存在侥幸心理,采取更隐蔽的方式限制商家选择权。

商家自救联盟的兴起与局限

面对平台强势地位,部分商家开始尝试组建行业联盟,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权益。例如某地餐饮协会曾联合百家商户与平台协商佣金比例。但这种自发组织往往面临协调成本高、持续性差等挑战。更关键的是,平台掌握着流量分配的核心资源,商家联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不对等的议价能力。

构建多方共治的电商新生态

要真正解决"二选一"难题,需要建立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方共同参与的新型治理机制。包括:完善平台规则透明度要求,建立第三方争议调解机构,开发商家权益保护数字化工具等。浙江省近期试点的"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测异常经营行为,为创新监管提供了有益探索。只有形成多方制衡的良性生态,才能实现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