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硕的抗癌抗躁郁经验谈:心理治疗与药物如何选择?

4576png

在当今高压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亿人,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患者也高达600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陷入"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的选择困境。韩国著名演员张根硕公开分享自己抗癌和抗躁郁的经历后,引发了公众对心理健康治疗方式的广泛讨论。当疾病来袭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心理治疗与药物之间做出明智选择?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本质区别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两大主要手段,但它们的运作机制截然不同。心理治疗通过谈话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而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来缓解症状。张根硕在访谈中提到,他在躁郁症治疗初期曾过度依赖药物,后来发现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更佳。这提醒我们,两种治疗方式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不同症状阶段的治疗选择策略

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阶段,治疗重点应有所侧重。急性发作期,药物往往能快速稳定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而在恢复期和维持期,心理治疗则能帮助预防复发。张根硕的抗癌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化疗期间需要药物控制身体反应,而心理支持则帮助他保持积极心态。专家建议,重度抑郁或躁狂发作时,药物治疗不可或缺;轻度至中度症状则可优先尝试心理治疗,必要时再考虑药物辅助。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要素

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个人体质、生活状况等。张根硕特别强调找到"懂你的医生"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治疗师会评估患者的症状特点、药物耐受性、治疗偏好等因素,量身定制方案。例如,对药物敏感者可选择低剂量用药配合强化心理治疗;而时间有限的患者可能更适合短期聚焦的心理疗法配合适量药物。记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心理健康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持久战。无论是选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还是两者结合,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态度,与专业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张根硕的经历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寻求帮助、坚持科学治疗,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