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暴跌引发连锁反应:全球央行或将出手救市?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再次迎来剧烈震荡。美国三大股指连续暴跌,道琼斯指数单周跌幅创下2020年疫情以来新高,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跌入技术性熊市。这场始于华尔街的风暴正在迅速蔓延,欧洲、亚洲市场纷纷跟跌,投资者恐慌情绪持续升温。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这场股市暴跌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国央行又将如何应对?这已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
美联储激进加息成导火索 市场流动性急剧收缩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美股暴跌的直接诱因是美联储超预期的加息节奏。为遏制40年新高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在6月宣布加息75个基点,创1994年以来最大单次加息幅度。更令市场担忧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将继续保持激进加息立场。这种"鹰派"政策导向导致市场流动性预期发生根本性转变,科技成长股首当其冲遭到抛售,纳斯达克指数成分股市值蒸发超3万亿美元。债券市场同样剧烈波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3.5%,创2011年以来新高。
欧洲央行陷入两难境地 政策工具箱面临考验
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央行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欧元区5月通胀率飙升至8.1%,但经济增长前景却因俄乌冲突持续恶化。这种"滞胀"困境让欧洲央行的决策陷入两难:若跟随美联储加息可能扼杀经济复苏,维持宽松又恐通胀失控。更棘手的是,南欧国家债务风险再度浮现,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4%。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可能被迫启动新的债券购买计划,防止债务危机重演。
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 多国打响汇率保卫战
全球金融动荡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尤为显著。MSCI新兴市场指数较年初高点下跌逾20%,国际资本持续流出发展中经济体。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等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位,外汇储备快速消耗。为稳定本币汇率,印度央行已动用超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印尼央行更是意外加息50个基点。分析认为,若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部分外债高企的新兴国家可能面临国际收支危机,不排除出现区域性金融动荡的可能。
全球央行协调救市猜想升温 政策空间今非昔比
面对可能蔓延的金融风险,关于全球央行联手救市的讨论日渐增多。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主要央行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等工具成功稳定市场。但当前环境已大不相同: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制约宽松空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普遍处于历史高位。业内人士指出,若市场危机持续恶化,各国央行可能优先采取定向流动性支持,而非大规模量化宽松。G20财长会议或将协调政策立场,但具体行动方案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