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半月两次欲强奸女邻居未遂判刑 法院判决结果引热议

754png

近年来,女性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深夜独行遭遇骚扰,到熟人作案比例攀升,每一起案件都刺痛着公众神经。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22年强奸案件中有43.2%发生在熟人之间,其中邻里关系作案占比达17.6%。就在近日,一起"男子半月内两次欲强奸女邻居未遂"的判决引发轩然大波,法院最终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这一量刑结果让"熟人作案如何量刑"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案情细节曝光:电梯间成犯罪现场

根据法院披露的案情,2023年5月至6月期间,居住在广州某小区的张某两次尾随同楼层女邻居进入电梯。在密闭空间内,张某先以言语挑逗,后强行搂抱、撕扯衣物,均因被害人激烈反抗未能得逞。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作案时被害人已安装随身报警器,录音证据成为定罪关键。监控画面显示,两次作案间隔仅16天,且张某在首次作案后曾通过物业调解向被害人"道歉",这种"道歉后再度作案"的情节引发公众愤慨。

量刑争议:未遂情节如何把握尺度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定张某"犯罪意志坚决,主观恶性较大",但考虑到强奸未遂的法定从轻情节,最终作出上述判决。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236条,强奸罪既遂处3-10年有期徒刑,未遂可比照既遂从轻处罚。但中国政法大学李教授强调:"两次作案反映出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比单次未遂更严重"。部分网友质疑"三年半刑期是否过轻",而辩护律师则主张"未造成实质性伤害应从宽处理",这种量刑分歧恰恰折射出性侵案件司法实践的复杂性。

社区安防漏洞:智能门禁为何失效

案发小区虽装有面部识别门禁系统,但调查发现,张某两次都是趁被害人刷卡时尾随进入。物业承认"系统无法识别尾随行为",且夜间巡逻存在空白时段。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小区近三年发生过5起类似警情,但均以"调解"结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教授指出:"很多社区将技防设备当作万能保险,实际上监控盲区、应急响应机制缺失才是最大隐患。"案件曝光后,多地已开始排查小区安防系统,要求增加电梯紧急按钮、完善夜间巡逻制度。

这起案件犹如一面多棱镜,既照见熟人作案的特殊危害性,也折射出社区安防体系的脆弱环节。从被害人两次逃脱的细节中,专业人士建议女性可配备防狼喷雾、阻门器等简易防护工具,同时要破除"邻里和睦"的思维定式,遇到骚扰第一时间报警取证。正如妇联维权人士所言:"每起未遂案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下一个潜在受害者,严惩犯罪者才是最好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