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谈中美经济摩擦:美国习惯性找替罪羊,中国需警惕新一轮打压

628png

近年来,中美经济摩擦持续升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再到金融制裁,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手段层出不穷。这不仅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也让许多依赖中美贸易的企业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局面,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美国习惯性将国内矛盾转嫁给中国,寻找"替罪羊"。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警惕美国可能发起的新一轮打压,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准备。

美国经济困境的替罪羊策略

美国长期将国内经济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替罪羊"策略已成为其转移国内矛盾的惯用手段。从制造业空心化到贫富差距扩大,美国政府更倾向于指责中国"不公平竞争",而非正视自身结构性改革不足。林毅夫分析指出,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获得政治支持,但长期来看无助于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损害各方利益。

中国科技企业的"卡脖子"危机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不断升级,从华为到TikTok,一系列中国企业遭遇"卡脖子"困境。这种技术封锁不仅影响个别企业,更威胁到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安全。专家警告,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范围,将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制裁名单。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必须加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挑战与机遇

在中美经济摩擦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一方面,美国推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试图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这一过程既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中国企业需要提升价值链地位,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把握主动权。

应对新一轮打压的战略准备

林毅夫强调,中国必须做好应对美国新一轮打压的充分准备。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安全评估机制,扩大内需市场,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加强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同时,中国应继续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与各国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

当前形势下,中美经济摩擦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既要有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打算;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